电表生产 满满科技范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探访智能工厂

关注南阳网
电表生产 满满科技范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探访智能工厂
作者:  李婷婷

QQ截图20231210205409.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说起每家每户要用到的智能电表,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但是,你知道它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它的身上又有哪些高科技?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记者带你到许继仪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里去一探究竟。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李婷婷:大家看我手里的这只电表,就是我们每家每户安装的单相智能电表,家里装上它,供电部门就可以实现远程的自动抄表等智能化操作,而它就来自许继仪表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在这里平均每一秒、就能生产一只单相智能电表。

  从上线到下线,一只电表要经过初检、调试、电池安装等21道工序,传统人工方式需要一个半小时,而工厂自主研发的7条智能生产线只需要30分钟。效率为什么这么高?以调检为例,需要检查液晶屏幕是否有断显、虚显情况,人工检测两只大概需要30秒,而依靠智能视觉检查系统,30秒就能检测6只,效率提高了3倍。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 制造部班组长 刘利娟:这里面有一个照相机,它相当于人的眼睛,它能实时拍摄从它下面流过的单相智能表,将图片传送给电脑,电脑将和标准图片进行对比,判定合格后,将自动流转到下道工序。

  在智能化生产车间,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还实现了全流程的数字化,终端控制,一目了然。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李婷婷:我手里拿的这个电表上,贴着这样一个标签,这一串数字就相当于是它的产品身份证。

  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它实现了生产环节的智能追溯。

  当一只有身份证的电表被机器人送上生产线,摄像头自动扫描身份信息后,系统会根据不同的加工流程,自动分配仪表,并且根据流转情况实时显示所在工序,一有异常就能及时发现。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 科技信息部经理 孔群景:我们人、设备、机器、材料都是互联互通,扫描它的身份证号,就可以追溯到它整个的全生命周期。材料用的是哪一个厂商的,什么时候生产的,什么时候进货的,什么时候出厂的,信息化实现之后,生产交付周期(原来)大概是在50天 ,缩短到了20天左右 。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卫川:现在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产线的无人化。我们累计申报专利超过20多项,除了满足我们内部使用外,也把成熟的建设经验对外输出,在国内就有湖北、辽宁、黑龙江多个省级的电网计量中心投入使用。

  机器换人,数据换脑。智能工厂让企业的人工缩减了8成,人均效率却提升了7倍,目前,能年产1000万只单相表、300万只三相表、 340万只各类终端,交付合格率达到99.99%。企业的自动化产线还远销乌干达、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 董事长 孙超亮:未来,将在“精度和智能”方面持续突破,加大数据的应用和决策,特别是围绕着黑灯工厂及整个质量的可靠性提升方面,进一步发力。持续推进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及智能制造升级工作。

编辑:翟参_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发布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