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一对灌饼夫妻的奋斗故事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河南南阳:一对灌饼夫妻的奋斗故事
作者:  张玲

从街边小摊到自己的门店,从年收入千元到月收入过万元——

一对灌饼夫妻的奋斗故事


2.jpg

吴知理杨梅英夫妻在做鸡蛋灌饼

  从街边小摊到拥有自己的门店,从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门店到单独的工作间,从一天卖3个鸡蛋灌饼,到现在最多时一天能卖600多个,从年收入千元到月收入过万元……

  28年来,靠着卖鸡蛋灌饼,吴知理和杨梅英夫妻从零起步,早出晚归,凭着吃苦耐劳精神,用双手让日子越来越红火。

  鸡蛋灌饼味美受欢迎

  “老板,来个鸡蛋灌饼,加串鸡柳。”11月26日,在南阳市城区人民路市口腔医院附近的“吴记鸡蛋灌饼”店门前,一位顾客电动车还没停稳,就对吴知理喊道。“好嘞!”吴知理一边应和着,一边熟练地把饼坯放上锅,烙至三成熟饼坯鼓起来时,在饼边划开一个口,饼的上下两层即分离开,再把搅好的蛋液灌进去,用筷子插入饼内顺时针搅动一圈,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正在排队买饼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吴记鸡蛋灌饼”的老顾客,上学的时候她就喜欢吃鸡蛋灌饼,如今已经成家,一家3口都喜欢来“吴记鸡蛋灌饼”吃饭。

  “鸡蛋灌饼还可以添加蔬菜、烤肠、鸡柳等,方便里很,很适合我们上班族。”看到记者采访,正大口吃饼的刘先生说道,他在附近上班,每天上早上都要来买灌饼吃,很多同事也喜欢吃这里的鸡蛋灌饼。这不,他一下买了好几份,准备带去单位与同事分享。

  夫妻创业卖灌饼28年

  吴知理和妻子杨梅英的老家在信阳市息县,村子里一大半的人以卖鸡蛋灌饼为生。1995年,22岁的吴知理带着妻子杨梅英和刚出生几个月的大女儿,来到南阳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一天只卖3个饼。”回忆起最初到南阳时的境况,吴知理苦涩地说。当时,在市城区居民点租一间很小的房子,买了一个推车,夫妻俩在南阳人民公园门口、新华路等多个地方都摆过摊。

  2000年,他们来到人民路南航大厦附近做生意,如今租下两间门面房,除了卖鸡蛋灌饼,现在还卖稀饭、胡辣汤、砂锅面、热干面等20多种吃食,还雇了两个人帮忙。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吴记鸡蛋灌饼”和别家不同的是,饼子煎好后还要放进炉子烤一烤,把油控干,做出来的灌饼外酥里嫩,再配上自制的酱,香酥可口,非常美味。吴知理说,刚开始时灌饼里面夹的只有生菜,后在客人们的建议下,又陆续夹上了火腿、里脊、鸡柳等,生意也越来越好。

  “通过努力奋斗,一步步实现了梦想,我感到很幸福。”靠着小小的鸡蛋灌饼,如今吴知理夫妻俩在南阳买了房,3个孩子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

  干喜欢的事情很幸福

  “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本来就很幸福,大家都喜欢吃灌饼,让我越干越有劲。”吴知理对记者说,让他最感动和开心的是有一个学生放寒假回南阳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吃他家的鸡蛋灌饼,让他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南阳人真的都很好。”杨梅英说,他们店里有好多都是常客,有时候店里顾客多,等得时间长些,大家都没有怨言。

  “我要干到70岁。”杨梅英笑得很甜,“虽然有时候也很累,但我就是喜欢做灌饼。”她说,每天一站到炉子前,就浑身是劲,看着一个个面坯被做成香味扑鼻的鸡蛋灌饼,被这么多人喜爱着,她就有满满的幸福感。

  把南阳当成自己的家

  “南阳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吴知理说,他今年已经50岁了,他和妻子人生中一半多的时间是在南阳度过的,对这里有着很深的感情。

  在吴知理和杨梅英的带动下,杨梅英的弟弟和妹妹几年前也来到南阳,分别在市城区广场南街和张衡大道做着鸡蛋灌饼的生意,杨梅英的父母也来到南阳。“生意都不错。”杨梅英说,现在家人都来到了南阳,相互照应着,在这个城市创业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被为难过,她感觉南阳就是她的家。(全媒体记者 张玲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