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鄂陕两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灵秀山水赋予了南阳兹兹不绝的灵气,诞生了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等五位在华夏历史中极具传奇的人物。
这些杰出人物为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形成了南阳独特的文化富集效应,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就有张衡博物馆。
↑小石桥村部。庞先庆 摄影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县(今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人,曾任河间相、尚书等职,是我国古代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政治家,被尊为南阳“五圣”之一。
2023年10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心怀无尽追思和无限缅怀之情,南阳网-光影中国网摄影师拜谒张衡博物馆,感受贤圣那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汉代石阙·淳朴厚重
是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由市区出发,沿仲景北路和234省道驾车北行约30公里不足一个小时后,在道路的右侧,卧龙区石桥镇南小石桥村西北隅二三十米处,一处汉代陵园风格形制的建筑群映入眼帘,这便是南阳一张星光闪耀的名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圣”的陵墓和纪念地——张衡博物馆。
↑博物馆门前合影。庞先庆 摄影
大家知道,在汉代,通常会在宫殿、祠堂、陵墓、城门等建筑群大门外,左右分列成对地建造表示威仪等第的装饰性石质建筑——阙。汉代石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南阳有“南都”“帝乡”之称,汉风古韵浓郁,在南阳大桥、卧龙岗武侯祠、汉画馆、张仲景博物馆(医圣祠)等多处都有汉阙的存在,彰显着南阳的淳朴与厚重。
在张衡博物馆墓园入口前面的小广场上,首先进入摄影师视野的就是一对左右相望、高大雄伟、拙朴威仪的砖石结构汉阙。汉阙上覆重檐屋顶,阙身上部饰有斗拱和朱雀图形,顶部檐下,两个顽童手抓屋檐,在嬉戏游荡,憨态可掬。
◎中轴布局·壮观雅致
汉阙北面,是一座传统式样的三间坡顶门房。高悬于门房上方的“张衡博物馆”五个金灿灿大字,以及书于门柱上的“穷五经通六艺赋两京制两仪闲吟四愁一生无憾,研七略精九章思三代究三坟漫步八极千载有灵”“穷天究地通百家名昭日月,善赋能诗贯六艺誉满乾坤”巨幅楹联,熠熠生辉。光影镜头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响,记录的不只是大门两边门柱上长幅楹联所蕴含的文化韵味之美,更是张衡对人类所作出的丰功伟绩。
↑博物馆神道。庞先庆 摄影
说起中国古建筑,首先想到的形容词就是磅礴大气、富丽堂皇。其实,无论东方、西方,再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对中轴对称线如此钟爱与恪守。在传统建筑里,不管是殿堂、庙宇还是普通民宅都有一条几乎严格的中轴线。这在张衡博物馆的建筑布局中也有很充分的体现,整个建筑群座北向南,依次可以看到汉阙、山门、石像生、享殿、浑天仪、地动仪雕塑等遗迹。
大门两侧各有面阔七间的红墙门房,房屋顶部各建望楼一座,东西对称,颇为壮观。迈过朱红色大门,进入景区,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甬道、享堂(大拜殿)、青砖拱门和墓冢。甬道左右两边均衡有致地分布着华表、石象生、回廊、浑天仪、地动仪大型雕塑等设施和建筑,他们成群结队伫立在中轴线两侧,安静而有序,仿佛在进行天与人的对话。
◎神道仪卫·雄浑拙朴
甬道入口处置放一石碑,称为神道碑,石碑载明“汉尚书令张公神道”,由此可见该甬道是拜谒张衡墓的神道。近五六十米长、十来米宽的神道东西两侧,矗立的石象生和享殿前方草地上安放着的浑天仪、地动仪大型模型雕塑吸引了摄影师镜头的关注。
↑张衡塑像。庞先庆 摄影
原来,石像生始于秦汉时期,是帝王重臣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首的统称,汉代亦称瓮仲。张衡博物馆神道东西两侧各立四尊按照汉代风格雕琢的石象生,雄浑拙朴、栩栩如生,分别是排列有序的石龙、石马、石羊、武将和石虎、石牛、石蟾、文臣,它们既显示着墓主的身份、等级和地位,表示对张衡作为大臣的崇敬,也充当着仪卫驱邪镇墓。
是日时逢金秋,天气柔和而有风情,处处明朗和斑斓。神道两侧的花带园林里,树木茂盛,松柏长青,浓荫覆地,一大片花草在这里悄然绽放,争荣斗妍。轻风拂过,繁花茂草随风起舞,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张衡发明制作的浑天仪模型和地动仪模型坐落其中,基座石碑上分别刻有他的《东京赋》和《西京赋》,这不仅成为蜿蜒的花带里两处靓丽的景观,还在无声地诉说着张衡作为科学家、发明家和名载中国文学史册的大文学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博物馆享堂。庞先庆 摄影
沿笔直的神道前行,在甬道的北端,张衡塑像巍然昂首屹立,气势雄伟。塑像身着一袭汉服,右手握卷,左手背后,凝神沉思,呈若有所思状,神态庄重、目光睿智,塑像平和又深邃的眼眸中似乎投射出其严对学识,笑对艰辛的人生态度。凝视着张衡塑像,摄影师用手中的相机镜头与大师深情对话。
◎高台享堂·气势磅礴
由神道拾级而上,便是墓园的主建筑——坐北朝南、与大门同处中轴线上的高台享堂(大拜殿)。“胸罗宇宙君先觉世犹未觉,步涉星河世未登君已先登”“浑天地动惊寰宇,名赋妙词誉九州”。秋色满目,秋声盈耳,漫天的浮躁已经消退,享堂门柱上千秋传颂的对联化作成了拜谒者凝重的思索。
↑黄壁碑墙。庞先庆 摄影
享堂为仿汉形制,独领张衡博物馆建筑群之首,以青灰色为主体色调,其独特的平面布局和古老的建筑风格,烘托了墓园庄严、肃穆的气氛。整个建筑,气势磅礴,巍巍壮观,显示了大汉文化的博大与沉雄,在经历了沧桑岁月之后,依然保持着古建筑所特有的朴素、庄严之感,以及古建筑作为祭拜享堂所具有的庄重严谨之风。
堂内中央是张衡浮雕坐像,身后的仿竹简黄壁碑墙上,镌刻着张衡歌颂家乡的传世名作《南都赋》全文。堂内有基本陈列《张衡生平成就展》,四围墙壁悬挂“诞生西鄂”“游学求志”“佐国惠民”“探奥究天”“浑仪观象”“精仪侧震”“奇技伟艺”等壁板,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详细介绍了张衡少年时代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及其科学发明方面的奋斗历程和伟大业绩,指南车、计里鼓车仿真模型展览列布其中。
↑享堂陈展。庞先庆 摄影
“文坛华章”“汉赋极轨”“磊落焕炳”“享誉中外”“名炳星月”等壁板,不仅介绍了张衡作为与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并称的汉赋四大家之一所取得的以《西京赋》《东京赋》两篇闻名于世汉赋精品为代表的文学成就,也介绍了张衡“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多),而耻智之不博”令人敬佩的高尚品德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更记录了千年来无数后人对张衡这位百科全书式人物的赞颂和评价。
◎墓园肃穆·碑林群立
瞻仰过享堂,绕行至享堂正后面,便来到了一处八角青砖花墙围护四周的圆丘形高大墓冢——张衡墓园。“素月清风凭古墓,苍松翠柏留公魂。”这里庄严肃穆,树木遮天蔽日,周围松柏簇拥,砖砌圆洞门前的对联既烘托了墓园幽静的氛围,又表达了后人对先贤张衡的崇敬之情。门前两只缺腿的石狮左右相望,明嘉靖、清光绪年间所立的两座古朴碑楼分立东西,字迹斑驳,孤独而矜持地守望着墓园。穿过中间两米多高的月亮门,一座镌刻着“汉尚书张公墓”字样的墓碑赫然呈现。凝视着墓碑,仿佛穿越在一段冷峻的历史中,怀古幽思油然而生。
秋阳下的墓园很静。夕阳映照,墓草萋萋,松柏森森,渲染出秋草绕篱的冷寂。飒飒秋声中,摄影师移步至墓东侧的张衡碑林处,这里安置着原中科院副院长、物理学家严济慈,科学院院长、化学家卢嘉锡等诸多现代学者纪念张衡的碑刻——
↑张衡墓园。庞先庆 摄影
“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张衡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座巍巍丰碑”“两汉第一文化伟人”“文章泰斗,科学先驱”“科学测震第一人”“两京四愁词赋魅首,地动天仪科学先圣”“两赋传后世,浑仪誉全球”“浑天地动恒星辉照宇宙,两京诗作文章启迪后人”“两仪察万象,一赋动京师”“南都二章昭日月,浑天地动惊鬼神”“因文章名世似相如百家也,凭技艺利国唯平子一人耳”等等,林立而群,异制各异,内容丰富,简直就是一座书法博物馆。碑林碑文更让人细品回味无穷,不仅彰显着张衡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更使每一位来此拜谒者或多或少地都能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
◎举世景仰·实至名归
作为我国古代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张衡以其在地震、天文、文学、数学、地理、机械制造、艺术等方面为人类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而名垂青史,为世人所景仰,为国人之骄傲,成为世界科学文化史上一座巍巍丰碑。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捷径邪至,我不忍以投步;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约己博艺,无坚不钻”“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一物不知实以为耻,闻一善言不胜其喜”“与世殊技,孤固求是”“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张衡兼具多种才能,在多个方面都有非凡建树,但他没有一味地埋头于自己的学术研究,相反,他十分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前途和百姓疾苦,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政治改良愿望,在短暂的仕途中做到了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一身正气,秉德无私,是我国历史上廉吏的楷模。
↑张衡碑刻。庞先庆 摄影
淡泊名利、光明磊落的道德情操,执著追求、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忧国忧民、不畏权贵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科圣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景仰,实至名归!
◎致敬科圣·喝彩中国
回眸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诞生了张衡等一群杰出的人物,他们以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追求真理的胆魄,锲而不合的意志,为人类的文明发展、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人类历史上耀眼夺目的群星,与日月同辉,令世人敬仰。
张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世界人民的骄傲。今天的世界给了张衡足够的尊重。为了纪念张衡所作出的突出成就,1978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首次将该台发现的新小行星,用张衡的名字命名,这就是国际永久编号为1802号小行星“张衡星”。从此,科圣张衡的名字被镶嵌在太空星辰,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这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充分体现出国际天文组织对伟大的科学家张衡的敬仰!
从千年前张衡认识宇宙、探索太空开始,到刚刚过去的2023年10月金秋时节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成为世界航天大国,这不仅展示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也让国人由衷地为中国的科学家、发明家一次次刷新着科技进步和发展领域的世界纪录而称赞不已。
↑张衡画像。庞先庆 摄影
一个城市的路名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也寄托着一方水土的乡思。以张衡尊称命名的“科圣大道”贯穿高速独山站至张衡故里卧龙区石桥镇,沿路文化遗存丰富、名人资源灿若星辰、山水景观千姿百态、田园风光美不胜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日,结束采风活动返程途中,行驶在“科圣大道”上,脑海浮现了《周易》中的这句经典名言。
愿勤劳朴实的南阳人弘扬科圣张衡“刻苦、坚韧、创新、奉献”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昂扬、坚韧、奋发的姿态,以高尚的情操和友善、厚实、宽仁的心态,不断努力,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为南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致敬“科圣”!奋发南阳!喝彩中国!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成延洲:那几年
下一篇:南召青年话梅摘取首届南阳青年作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