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百例!走过15年,南阳造血干细胞捐献上新台阶
一路相“髓” 点燃生命之光
第100例捐献者高力祥 通讯员 栗前 摄
11月8日,“80后”出租车司机高力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南阳市第10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的“生命火种”将为身处病痛中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自2008年实现零的突破至今,南阳市已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00例。延续15年的生命接力背后,是100例捐献者的倾情付出,有8800多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的时刻准备,更有社会各界的支持。
第100例 “80后”出租车司机大爱捐“髓”
11月8日,南召县34岁出租车司机高力祥成为南阳市第100例、河南省第13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高兴地说,自己居然成了南阳第100例捐献者,这数字太有纪念意义了。
“你愿意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吗?”今年9月,高力祥接到市红十字会通知配型成功的电话时,没有片刻犹豫,他立即回复:“我愿意!”
“于己无损,于人有益,何乐而不为!入库后我上网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知道造血干细胞对于患有严重血液病的人有多么重要,能救人是我的幸运!”高力祥说,他的决定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也因此成了妻子和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这场生命接力缘于一年前的一次献血活动,热心公益的高力祥在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后,毫不犹豫地进行了10ml血样的采集,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让他惊喜的是,他居然这么快就幸运地与“有缘人”匹配成功了。
8日下午,在妻子的陪伴下,高力祥成功采集280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捐献的“生命种子”将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患者所在医院。南阳市红十字会、南阳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等单位相关负责人赶赴郑州,为他送上鲜花,共同见证他的大爱善举。
“零”的突破 22岁大学生成捐献第一人
南阳造血干细胞捐献,“零”的突破在什么时候?
2008年3月13日,在南阳建筑工程学校就读的唐河小伙张亮亮成功捐献55ml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苏州的血液病患者,成为南阳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
尽管已经过去了15年,张亮亮对当时捐献的状况仍记忆犹新。“当时捐献毕竟是全市第一例,有点害怕。但经专业人士的指导解释,就放心捐献了。捐献后对我的身体也没有什么影响。”如今,张亮亮事业有成,在南阳市区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和妻子育有两个可爱的孩子。
首例捐献为南阳造血干细胞捐献打开了生命传递之门。从此以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多志愿者勇往直前,用热血和勇气培植出一朵朵生命之花,把大善之城的生机和感动传递到全国各地,再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从“1”到“100” 15年施手相助为生命接力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但热血感动永不停歇。
从1到100,每个数字背后都有一名患者重获新生,一个家庭重获幸福。这100例捐献者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却不约而同地在患者最困难的时候义无反顾伸出援手,为患者送上珍贵的“生命种子”。
他们之中,有捐献时刚刚21岁的大学生赵岩、金峰、李函珊,有年过五旬的退役军人贾艳民,有作为两个孩子母亲、在疫情中为爱逆行的王亚楠,有二次捐献救人救到底的耿伟、彭国洋和张景……还有很多很多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捐献者以及为造血干细胞捐献作出贡献的志愿者们。他们只是千千万万平凡者中的一员,但却能以己之力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勇气和坚持,为血液病患者传递生命新希望,用生命拯救生命。
“感谢你们的付出,点亮远方陌生人的生命灯塔。”南阳市红十字会副秘书长谢颖介绍,从2008年到2020年,南阳用了12年时间走过从1例到50例的艰难历程;从2020年到2023年,用了3年时间实现了从50例到100例的快速发展。一个个时间节点,是100例捐献者献出大爱的记录,也是这份事业艰难历程和稳步发展的见证。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他人生命急需救助时,施手相助,表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大爱。”谢颖表示,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率仅十万分之一,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越多,库容量越大,患者找到相合配型捐献者的机会就越多,“生机”就越大。目前,南阳市入库志愿者已有8812人,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为中华骨髓库注入了新生力量。(全媒体记者 于晓霞)
编辑:徐冬梅 校审:轩雪麟 责任编辑:李璐晔 监审:周星宇
上一篇:“健康南阳行•大医献爱心”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专项行动走进内乡县瓦亭镇卫生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