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办主任李奇:丰盈自己 笃定前行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河南省名办主任李奇:丰盈自己 笃定前行
作者:  李奇

  一提起班主任工作,大家第一个感觉就是“累”,这种“累”不仅是身体上累,更重要的是心累。班内的学生基础情况、行为习惯参差不齐,性格特点各具特色,家庭背景形形色色,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希望我们把这个班级带好,把学生的成绩提上来。作为班主任,从宏观上说,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微观上说,要求所带的班级不但成绩要好,更重要的是不要出事,其实,就是要求班级的学生不要出现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不要出现投诉和上访的事件,更不能出现安全方面的事,等等。大多数教师一旦从事了班主任工作只能靠传统的治班法宝“盯、抓、贴”,被业内人士戏称为“保镖”“警察”“城管队员”“保姆”“消防员”,班主任工作成了一件苦差使,一件累差使,一件高风险的差使。可以说大家“苦”班主任久矣。
  
  这也许就是广大班主任的痛点和难点,更是许多年轻教师不愿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根源所在。但学校的安排,作为教师往往迫于无奈,不得不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面对这块“烫手山芋”该怎么办?这也许是我们广大班主任老师想解决的问题。
  
  我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和大家分享一则“大叶滴水观音”的故事。
  
  我是在今年8月26日上午,才接到学校通知,让我到我校西校区负责全面工作。说实在话,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喜讯,作为有着28年教龄的老教师,从普通班班主任、重点班班主任、补习班班主任、年级教学领导、学校宣传工作负责人,一路走来,确实对教学工作有着一系列的思考和研究,也想施展一下自己的拳脚,干出点成绩。于是,当天下午就赶赴西校区开始了开学前的筹备工作。待西校区的工作安排就绪后,已十多天时间,因需到老校区的工作室里取一些材料,打开工作室大门后,我傻眼了。
  
  微信图片_20231108084644.png  
  我那盆最爱的“滴水观音”已经干枯,我呆呆地站在工作室里凝视良久。这盆“滴水观音”是我在上班路上偶遇,她的勃勃生机瞬间征服了我。我记得当时是化了15元钱从花农手里请来的。请来后,我就把她放在我的工作室里,每当我懈怠时,每当我遇到烦心事的时候,我总是喜欢静静地站在“滴水观音”面前,她那苍翠欲滴的勃勃生机和在微风中轻轻摇动的舞姿,总是给我一种无形的力量。渐渐地,我们之间好像有了感情,更像是我的一个挚友。可是,当面对多日未曾呵护的老朋友,她夯拉着头,佝偻着身躯,我在心疼的同时,也好像从她身上得到了一种暗示。因为我校西校区的学生都是我校高一年级在校学生中招成绩1500后的学生,有的中招成绩也仅有200多分。这些学生不正像这盆枯萎的“滴水观音”吗?作为西校区的负责人,面对这一困难,我不能退缩,更不能放弃,我要想办法救活这盆“滴水观音”,如果连救活这盆花的信心都没有,想把西校区这群孩子教好,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很虔诚地抱着这盆花,又将她请回到了西校区,放在我的办公室里。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这盆滴水观音脱胎换骨,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微信图片_20231108084652.png  
  一个多月的时间,西校区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学习劲头也焕然一新,不但赢得了学生及家长的好评,同时也赢得到了市、县等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滴水观音的起死回生、西校区孩子们的变化,是相信的力量,更是信念的力量。
  
  其实,我们做班主任工作,何尝不是这样,面对班内的学生,无论他们的情况如何,要学会悦纳,更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使他们向好发展。这就是班主任治班之术的第一招:信念的力量。
  
  信念固然重要,但不能盲目自信,过度了就变成了自负,变成了自大。在我学习生涯中,最让我佩服的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二位老师。一位是我初中二年级时的郭学忠老师,那是他刚踏上工作岗位,每当饭后,他总是在住室前翻阅着装订成沓的厚厚的《散文月刊》。也许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原因,他平时谈吐不俗,课堂语言生动形象,以至于他的物理课,我也非常喜欢听。说实在的,在小小年纪的我的印象中,听他的课,真是一种享受。一位是我读高中时高三班主任朱泽民老师,在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每逢晚饭后,他总是从《中国青年报》《辽宁青年》等报刊上选取一些美文读给我们听,朱老师声情并茂和略带夸张的手势,听后让我们热血沸腾,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大振。这两位老师当年教给我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早已还给了老师,但这两位老师的做法,时至今日,依然对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我从教这二十多年时间里,我也一直在坚守着阅读的习惯,坚守着给孩子们读一些励志性的文章。
  
  有人说,现在教育最可笑的是一群不读书的老师,要求着一群孩子读书。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专家说,“世界上最没有用的教育有三种: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世界上最有用的教育有三种:点亮、唤醒、鼓舞。”试想,我们平时大部分工作是不是都是拘泥于讲道理、发脾气上,效果可想而知。在过去,教科书是学生世界;在当今,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我认为,在某些方面,学生了解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比咱老师更宽、更深。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仅仅停留在“说教”那一套,学生根本就不会买咱们的帐。对于咱班主任而言,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阅读对于我们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书读多了,你的语言自然也就灵动起来了,视野自然也就开阔了,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与众不同。一个教师如果能长期得到阅读的滋养,自己的魅力和感召力自然会得到提升,自然能征服学生、感召学生,学生自然会对你的话言听计从。
  
  茫茫书海,如何去遨游,选取哪些书本去读呢?有一句话叫做“术业有专攻”。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位合格的班主任,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相必就要读班主任类的专业书籍。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当当网、拼多多等网站,搜索一下,有关班级管理问题、问题学生处理问题、家校沟通问题等等的专业书非常多,再看看销售量和评论,挑几本买来放在床头和案旁,闲时翻一翻,看一看。借阅读来思考,通过阅读获取灵感。这样就实现了学以致用,而不是低水平的重复。这就是班主任治班之术的第二招:让阅读丰盈自己。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对于咱们班主任老师而言,要养成每天记录的习惯。用清单记录琐事,对重要的事情进行描述,有情绪就在这里发泄,有迷茫就在这里倾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记录班级里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你会找到更加科学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我其实是一个不喜欢写作的人,可是有一次家访让我实在是太生气了。那是多年前的一件事情,我班一位非常优秀的女生,过星期后突然不来上学了。后来打听才知,是她的家长不让她上学。记得那是一天下午,下着蒙蒙细雨,我和学校的教导主任步行赶到她家,苦口婆心地劝说,依然劝不动她的家长。回到学校后,我一气呵成了一篇《一次苦涩的家访》的文章。我把稿件寄出去后,《河南日报》《安徽农村孩子报》先后刊用。也许是文章发表的激励作用,近几年来,我的拙作先后有多篇被《中国教师报》《河南日报》《德育报》《四川招生考试报》《教育时报》等报刊选用。在写这些班级故事的时候,对于班级发生的事情,如何处理、如何说、如何和家长沟通等等问题,那是必须要体现出咱班主任处理问题的艺术和智慧,这又倒逼自己不断地提升。这就是班主任治班之术的第三招:勤于动笔,在反思中前进。
  
  在阅读中丰盈自己,在反思中汲取智慧,这些只是咱管好班级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班情,汲取一些先进的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自己的班内落地,就要做到“行胜于言”。制定了班规班纪后,咱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例如,现在手机问题,大家谈“机”色变。大部分学校都是把学生手机杜绝于校门之外,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要做到尽量不要在学生面前玩手机。试想,你坐在讲台桌前,沉浸于刷抖音、追剧之中,孩子们看到你这个举动,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因此,今年我们西校区,我就要求所有班主任老师不允许在班内出现类似情况。平时,我们做班主任的总是喜欢抓住机会对学生耳提面命,却忽视了“行胜于言”的道理。我们真正让孩子服我们,就要让自己成为一面镜子引领他们,那么班主任工作就会“事半功倍”。这就是班主任治班之术的第四招:行胜于言,做好学生的表率。
  
  我们班主任既是班级管理者,也是普通人。我们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既把工作做好,又能够让自己开心。要想让自己开心,一定要牢记几个原则:
  
  1.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能体罚和羞辱学生;
  
  2.每一件事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3.不要在愤怒或情绪激动下做决策或处罚学生;
  
  4.急事缓办,缓事急办。论语中说:“事缓则圆,事急则乱。”凡事缓一缓,不肆意妄为,不胡乱决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倘若心乱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意气用事,很容易做出让自己遗憾后悔的决定。
  
  曾看过一个“挂在树上的茶壶”的故事。
  
  有个人偶然得到了一把珍贵的紫砂壶,因为怕被偷,甚至睡觉时也要放在床头。
  
  一天夜里,他失手将紫砂壶的盖子打翻在地,惊醒后既心疼又恼火,认为盖子肯定碎了,一把将茶壶扔出了窗外。
  
  谁知,次日起床看到盖子完好无损地掉在了棉鞋上,他欲哭无泪,想着被扔出窗的茶壶,气得把盖子摔个粉碎。
  
  在出门时,抬眼便看见茶壶好好地挂在树枝上。
  
  世事难料,老天爷给了他两次挽回的机会,却因意气用事失去了心爱的茶壶。
  
  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意气用事、做错事、说错话的例子屡见不鲜,我就不再赘述。这就是班主任治班之术的第五招:牢记原则,方能行稳致远。
  
  11月1日晚上21:9,我所在的校区出现大面积停电,此时学生正在上晚自习。按照经验,故障很快就可以排除,但等了30多分钟后,依然没有来电,教学楼内的应急灯也很快会电尽灯灭。若等到21:50时,学生放学时,一千多学生在漆黑的狭小楼道内通行,极易出现安全事故。经过研判,我们决定分楼层提前放学,此时应急灯的光线已经很微弱了,我们赶紧找了几把手电,分路段为学生前往宿舍一路撑灯。当学生走到我身旁时,一拨又一拨的学生不约而同地说,“谢谢,校长”。此时,虽掌着灯的手已很困,但一股又一股暖流不断地涌上心头。这一场景,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我们的教育工作其实就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就是要带着感情去做,通过用心和用情,将冰冷的工作做出暖心的情感来。
  
  所有人都厌倦千篇一律的枯燥生活。很多人习惯把自己正经历的生活当成苟且,偏执地认为远方存在着诗一般的生活,殊不知你所谓的诗与远方可能正是别人眼前的苟且。真正的生活,都是在当下平凡的生活中发掘美好,将平凡的日子过得不平淡。
  
  如果被抛出天堂,那就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地狱。这就是班主任治班之术的第六招:用情工作,必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说实在的话,作为一个农民家的孩子,我现在能够端起国家给我这个饭碗,让我衣食无忧,我真的已经是很满足了。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从教二十八年来,我从一名乡村的普通教师,能够进入雪枫中学,虽然曾把汗水洒在全县各个乡镇的千家万户,虽然起早贪黑,默默坚守,但我坚信力没有白出的,汗水没有白流的。近年来,领导也给了我许多殊荣,我先后获得了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评审咨询专家、全国十佳名班工作室主持人,等等。有人问一个从事多年擦鞋工作的老擦鞋匠:“都觉得你很辛苦,你怎么还一直喜欢你的工作呢?何况擦鞋这项工作也不是什么好工作?”老鞋匠回答说:“我擦完鞋后,看到每个人都能穿着一双光鲜的鞋上路,这是多么让人自豪的一件事呀!”既然我干我这行,那我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最幸福的擦鞋匠。一位擦鞋匠,尚能如此。那么我们班主任老师,为何不学一学这位擦鞋匠的心态,让自己多一点梦想,多一点行动,坚持,坚持,再坚持,在静待中蓄能。待到机会来临时,你必将振翅高飞,一飞冲天。(通讯员李奇供稿)

微信图片_20231108084658.jpg  
  李奇,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镇平县雪枫中学教师 。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