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好接力棒 走好育人路
——读《中青年干部要“尊老”》感铭
柳明伟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以身示范、一以贯之,他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主题便是“尊老”。这篇题为《中青年干部要“尊老”》的文章真实反映了他尊重、爱护老干部的心境。通过研学这篇文章,对中青年干部如何做到“尊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
如今,“尊老”这一传统美德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中青年干部更应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身边的老干部、老医生、老教师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言传身教、扶持相助,对于新干部、新职工来说不可缺少。中青年干部唯有真心实意地尊重老同志,才能在新老干部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融洽的团结合作关系,携手并肩,奋发进取,共同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尊老敬老,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悠悠岁月,铭记着老同志们奋斗的足迹,辉煌历史映射出他们奋斗的功绩。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中,广大老同志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广大老干部奋力开拓,无私奉献,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天,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凝聚着广大老干部的心血和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在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一代又一代老干部接续奋斗的伟大基业上不断前进的。没有包括广大老干部在内的前辈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浴血奋战、艰苦创业,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大好局面。”
尊老学老,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青年干部要学习老干部、老同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脚踏实地干事业。老一辈革命家不仅开创了宏伟的革命事业,而且领导我们的党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诸如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我们党正是靠着这些优良传统与作风,才能始终与人民保持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团结起各种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的“传家宝”。在新老干部交替的过程中,不仅不能丢掉,还要继续发扬光大,使之流传后世。
尊老效老,就是继承老干部、老同志、老教师的优秀品德。他们几十年的革命斗争经历,造就了对党的事业耿耿忠心、铮铮铁骨,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财富。千千万万老同志“投身革命即为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不计名利,不怕牺牲,在离休之后仍然“壮心不已”,把“余热”奉献给党和人民,对党始终忠贞不渝。他们的种种优秀品德,集中表现在其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具有坚强党性的老干部、老同志所组成的中坚力量,我们党才有今天。
当然,提倡“尊老”,绝不是要中青年干部对老干部、老同志一味顺从,甚至照猫画虎,去适应一些已经陈旧的工作形式和方法,不敢越雷池一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青年干部、教师要敢于发挥自己的优势,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用青春的活力、心血和汗水,去开拓新局面、闯出成功路。只有这样,中青年干部才能不负老一辈的厚望,完成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历史使命,把接力棒接住接好,走出我们不负时代、不负使命的育时代新人之路。
( 作者系南阳医专党委书记 )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