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廷献:说说“六个身份”的诸葛亮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夏廷献:说说“六个身份”的诸葛亮
作者:  夏廷献

3.png

网络图片

  【编者按】金秋十月,手机屏幕上呈现了不少纪念诸葛亮的热烈场面。官员、学者、明星纷纷登场,文艺演出异彩纷呈,媒体记者忙得不亦乐乎,拍视频,写文章。

  官员讲话,学者发言,记者撰文,似乎都把诸葛亮说得高大上,某些用语诸葛亮自己听了恐怕都脸红。这是受到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没有分清真实的诸葛亮和虚构的诸葛亮。鲁迅评价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孔明之智近乎妖。”意思是太离谱。

  纪念诸葛亮是好事,但要从“近乎妖”——“神话”中跳出来,纪念史料记录的真实诸葛亮,而不是纪念小说虚构的诸葛亮。本平台特邀作者夏廷献先生根据历史资料编述评说的一篇文章。以飨读者。

诸葛亮:具有六个身份的聪明人

夏廷献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的一生,大体有六个身份:

  其一,一个潜心学习的“下乡知青”

  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相当于副太守)。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跟着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玄是东汉官员,诸葛氏是琅琊望族,诸葛亮从小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约16岁时,叔父被东汉朝廷任命为江西“南昌军分区司令”,叔父诸葛玄带着他从山东老家到江西南昌去上任。到了南昌后,东吴任命的“南昌军分区司令”已经上任。诸葛玄待不下去,只好到湖北襄阳刘表那儿“讨生活”。诸葛玄发现刘表胸无大局,嫉贤妒能,难以共事,决定北上(之后死在平顶山),途径南阳县西郊时,诸葛亮决定留在“帝乡”潜心读书,图谋发展。从17岁到27岁,隐居南阳卧龙岗整整10年,自己种地解决衣、食、住、会客、旅行的经费。除此之外,就是读书,万卷书滋润了他的眼,“帝乡”南阳的官吏给他提供了各种信息,他才能把天下大势看透,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

  其二,一个待价而沽的青年才俊

  诸葛亮隐居躬耕时,喜欢吟诵《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时人对他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有才干。公元201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南下,屯兵于新野,积极联络当地的豪杰,谋求崛起。高级隐士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知晓当世事务的才俊诸葛亮和庞统。当时,刘备并没有当回事。6年后的公元207年,已在刘备麾下服务的徐庶,又向刘备推荐。“刘皇叔”也并没有“礼贤下士”,只是同意徐庶引诸葛亮来见自己。徐庶为朋友诸葛亮造势,建议刘备:“ 不可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刘备便和关羽张飞前往拜访,前两次没有见到,第三次才见到,进行了密谈。诸葛亮前两次不见,一是看刘备是否真的求贤若渴;再一个也是故意抬高身价,不至于被“刘皇叔”轻视。

  其三,一个提出“三分天下”战略的智囊

  诸葛亮同刘备见面后,陈述了董卓擅政以来,各地豪杰并起的全国形势,分析了曹操、袁绍、孙权、刘备、刘璋、张鲁的情况,激励刘备占据荆州、益州,先行完成称霸事业,再复兴汉室天下。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走出南阳卧龙岗茅庐,追随刘备,踏上仕途。诸葛亮所提出的“三分天下”战略,使刘备有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终于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

  其四,一个辅佐刘备建立政权的军师

  (1)亲赴江东说服孙权联合攻曹

  曹操大军南下占据荆州后,刘备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追上并大破刘军。刘备率军到了夏口(今湖北汉口)之后,诸葛亮说:“如今态势紧急,我请求亲赴江东求救于孙权。”

  当时孙权率军驻扎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观望曹刘争锋事态的发展。诸葛亮到达柴桑,面见孙权,分析了海内大乱局势,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

  孙权反问诸葛亮,刘备为何不投降曹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

  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刘备散兵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鲁地产的一种白色薄细生绢);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以打败。

  孙权听了十分高兴,又受到重臣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大战”中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军中又暴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2)建言刘备平定荆南四郡率兵进入益州

  公元208年12月,刘备趁曹操北归之机,听从诸葛亮之计,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211年,益州牧刘璋在张松的怂恿下,派法正到荆州请刘备率兵入益州,保护安全。诸葛亮认为机不可失,劝说刘备应允。刘备便亲自率军在谋士庞统的陪同下进入益州境内。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等仍镇守荆州。

  212年12月,刘璋发觉张松私通刘备,将张松处死,下令守关诸将不准刘备兵马通过。刘备与刘璋决裂。经过系列交战,刘璋被迫出城投降。刘备占领益州,诸葛亮率军进入成都。

  217年10月,曹操在平定关中诸军阀后南侵汉中。219年,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对峙不下。刘备急忙派人到成都让诸葛亮调兵来支援,诸葛亮咨询属下后即刻出兵。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告终。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至此,完全实现了诸葛亮制定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219年冬季,吕蒙率领东吴军队,白衣渡江、斩杀关羽、夺取荆州。三分天下的“草庐对策”遭受重大挫折。

  (3)劝说汉中王刘备登基为帝

  220年,曹丕篡汉自立,传言汉献帝刘协为曹丕所害,于是群臣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开始不答应,诸葛亮就用耿纯游说刘秀在河北登基的故事劝刘备。刘备同意,于221年称帝,国号为“汉”,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221年7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亲率大军伐吴。222年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8月,刘备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

  223年2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托付后事。刘备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

  其五,一个主政蜀汉政权的丞相

  223年4月,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丞相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诸葛亮采取的军事行动:

  (1)率军南征七擒七纵孟获

  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缅甸北部)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复关系。

  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讨伐彝族首领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七擒七纵孟获(实为三擒三纵),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十二月班师成都。蜀汉稳定了南方,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壮大了武装力量。

  (2)五次北伐均以失败而告终

  226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叡继位,缺乏统治经验。诸葛亮抓住有利时机,决定出师北伐。先后进行了五次。

  228年1月出祁山(今甘肃省礼县东部地区,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后因马谡街亭兵败、打乱部署而退军;

  228年12月出散关攻陈仓(今宝鸡市),激战20余日未攻下,粮尽不得不退兵;

  229年春,进攻占领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境内)、武都(今甘肃省陇南市)两郡而归,双方未激烈交战;

  231年2月出祁山,因粮尽退兵;

  234年经斜谷出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因诸葛亮病死而退军。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其实是“六到祁山”——一直没有打出去嘛。

  其六,一个有十项军事和技术发明的发明家

  (1)运输工具——木牛流马;(2)演练阵法——八阵图;(3)半自动武器——诸葛弩;(4)祭祀供品——馒头;(5)传递信息的热气球——孔明灯;(6)木质智力玩具——孔明锁;(7)活跃士兵烦闷之心的智力棋——孔明棋;(8)喷火机器人——火兽;(9)方便链接搭桥渡河的——搭桥枪;(10)化学武器——地雷——诸葛亮是世界上发明地雷的第一人。

  作者评说:

  思想家、文学家鲁迅看了《三国演义》后评价诸葛亮:“孔明之智近乎妖。”意思是诸葛亮的智慧高得像妖仙一样,有点离谱不可信了。

  实际上,真实的诸葛亮就是比常人读书多点,聪明一点,能干一点。并不像《三国演义》吹的那样玄乎。因协助刘备“三分天下”的成就、对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受到历代统治者极力推崇和大力宣传,使他成为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诸葛亮“三分天下”的战略,是东吴鲁肃最先提出来的,他的贡献只是付诸了实践,但造成的后遗症极大——“天下可分”的思想和实际,严重撞击损害了黄帝、商汤、姬发、嬴政、刘邦、刘秀奠定的“天下一统”版图和思想意识观念——使一些军阀都想占地盘、建国家、当皇帝,导致了曹魏之后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到隋朝三百多年的天下动乱,老百姓性命难保、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诸葛亮为完成刘备恢复汉室使命北伐中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其主要原因:

  一是识人用将(马谡)不行;

  二是打攻坚战(陈仓)不行;

  三是没有重视粮草先行;

  四是“事无巨细都要管”。军营中士兵犯规,打20板的惩罚,诸葛亮都要亲自批准。精力消耗在许多不该管的小事上,影响到了统筹大事;

  五是总是分兵,不善于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突袭。平时,关羽、刘备、诸葛三地分兵驻守;战时,千里之遥也两分兵力。毛泽东主席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六是大战路失误,没有充分利用蜀地易守难攻有利地形、成都平原宝地粮仓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制造精良武器,以待北方动乱时再出击,而是6年出击5次,敌方有备,己方劳民伤财,将士疲惫;

  七是固执己见,没有听取富有经验的战将魏延的谋划。当时魏国驻守长安的是夏侯楙(mào)。魏延三次建议取道子午谷奇袭长安的主要依据就是夏侯楙“怯而无谋。”“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觉得太冒险没有同意。魏明帝曹叡也知道“楙性无武略”,很快把他调离了长安,改变了劣势。诸葛亮要是同意魏延的奇袭计划,北伐可能就会成功。用不着多次北伐,直到“身先死”了也“未捷”。

  总体衡量,诸葛亮是学者型长于治国短于军事的主帅。军事上可说是“乏善可陈”,只有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方,算是一次胜利。他脍炙人口的“空城计”类“军事成就”,是《三国演义》作者把别人的战术战绩放在他身上,编出来的。

  新时代纪念诸葛亮,要实事求是,最好不要按《三国演义》塑造的 “近乎妖”的诸葛亮形象继续“神话”他。若能弘扬诸葛亮的技术发明创造精神,比给他戴上新编的一些“政治高帽子”,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2023年10月18日于北京西城

2.png

  【作者简介】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退役海军大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夏廷献:四谈诸葛亮的躬耕地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