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有无数富有爱心的人士,在四川友好医院工作的医生胡博就是其中一员。”10月7日,巴中市红十字会有关人员对记者说,胡博工作之余积极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3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熟悉的人都说他是“献血达人”“跑步先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革命老区成长起来的他,血液里流淌着大爱的基因,筋脉中渗透着大义的种子,从2010年迈进大学校门起,胡博自觉参加了无偿献血的行动,如今32岁的他,已连续献血13年30余次,累计献血8000+cc,这份坚持,是初心,也是信仰。2018年-2019年度,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20年-2021年度,再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荣获2012-2022“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胡博部分献血证和献血获奖证书)
用大爱点亮生命的灯火。大学毕业,胡博通过雅安市引进人才到芦山县人民医院工作,后回到巴中供职于四川友好医院(原恩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当医生的岁月让他知道,爱心比黄金更重要,仁心比能力更重要,善心比完美更重要。为此,他把“生命至上、治病救人、献血解危”作为“苦”的价值来追求、“苦”的意义来宣示、“苦”的仁爱来坚守、“苦”的果实来品尝;加班值班成为常态、应急救急成为常事、不假不休成为常例;想病人所盼、急病人所难、帮病人所需、解病人所困。一次,救护车送来一位因车祸而致左上肢骨折、右大腿断裂、头后脑破皮的患者,失血严重,昏迷不醒,急需输血救治。不巧的是,患者需要的A型血,医院已用完,血库无储存,邻院也告缺,手术无法进行,家属苦求无门。得知危情后,正好是A型血的他,立即赶到抢救室,献血400+cc,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当时,他尽管因献血超标,引发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但他却因献血救人一命而感到无比的欣慰,患者家属为感谢他的爱心之举,买来大包小包的营养品,都被婉言谢绝了,后来专门给他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用情怀打开希望的窗口。对于一个医者来说,生活可以有丝竹清音,也当有黄钟大吕;可以有身边的“小确幸”,也应有家国的“大情怀”。在无偿献血的路上,他用凡人微光,为别人点亮希望,尽管有褒有贬,但他依然义无反顾,有人说他是图名利,有人笑他是出风头,也有人言他是捞资本,面对冷嘲热讽,他坚持以平静之心对己,以平稳之心处事,以平常之心对名,以平淡之心对利,始终坚持无愧于心、无愧于行、无愧于人的人生状态,让自己的一腔情怀,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2022年大年三十那天,胡博正准备与家人吃上一顿难得的团年饭,当丰富的菜品摆上桌时,突然接到巴中血站打来电话,说有一位危重病人急需A型血救命,他放下碗筷,立即开车从平昌老家赶到巴中,无偿为患者献血使其转危为安。像这类应急救危的事,时常都有发生,他始终保持一颗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躲避、遇到危险不逃避的火热情怀,用力所能及的无私奉献,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用善意抚慰心灵的创伤。无偿献血13年,一路走来,他把献血救人作为一种最大的善意来释放、一种最大的责任来担当、一种最大的价值来追求。哪个病员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哪个病员有困难,他就立刻去哪里;哪个病员有诉求,他就专门到哪里。2022年的夏天,一位久患癌症住院的王姓病人,突然病情恶化,治疗团队四处联系血源,病人家属八方求告无门,他了解到病人急需A型血后,立即赶到急救室无偿献血救治,使患者缓解了病情。
他热爱跑步,坚信运动和无偿献血让人更健康。“我觉得要用正确的方法宣传无偿献血、呼吁用健康的形式传递正能量,通过将时尚、健康的跑步运动与公益相结合,让更多市民关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也可以让更多爱运动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列中。”胡博热切地说。
献一滴血点亮一束光,救一条命温暖一片天。在无偿献血的路上,胡博简单地以个人的方式表达对公益与责任的理解和参与,他在紧要时吃住劲,在需要时稳住神,用大爱传递阳光,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编辑:杨康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习近平江西行丨千年长江岸 文脉新标识——走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