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叶与古镇赊店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乔叶与古镇赊店
作者:  曹洪波

乔叶与古镇赊店

曹洪波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京揭晓的当天,一篇题为《赊店春雨》的散文刊登在《河南日报》(2023年8月11日《中原风——名家》栏目)上,作者乔叶。这届茅盾文学奖的名单中就有作家乔叶的名字,她的长篇小说《宝水》名列其中。

  乔叶对赊店的认识是她有过两次来过的经历,在《赊店春雨》中她这样写道:“ 第一次去,是十年前,一晃十年过去。人这一辈子,还真搁不住这么几晃啊!”乔叶两次来赊店都与文学有关,第一次是2012年12月份,参加“文鼎中原——长篇小说精品工程优秀作品”颁奖典礼,当年河南省22位作家的作品获奖,有李佩甫的《生命册》、田中禾的《父亲和她们》,还有她的《拆楼记》。第二次来赊店是2021年4月,是参加中国作协《小说选刊》创作基地的揭牌仪式,一晃十年过去了,时间真快!而这篇文章发表在《河南日报》上时,离她第二次来赊店,又过去了两年,怪不得乔叶感叹道:“人这一辈子,还真搁不住这么几晃啊!”但,乔叶这十年间能有两次晃到“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的赊店可是不简单的事情!赊店对于她来说,是古老的、新奇的。古老的赊店和年轻的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在一场淅沥春雨和氤氲缭绕的酒香中,有了一次深刻的交流。

  单从《赊店春雨》这篇文章里,我无法揣测她第一次来赊店是个什么样的心情。那次,毕竟是个颁奖典礼,那些大作家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估计她也未曾多看一眼这个酒香飘逸、古老沧桑的小镇。但是,也就是因为她对赊店古镇一次浅浅的谋面,深深地刻印在了她文学的记忆中,坚定了她跟随《小说选刊》再次来赊店的信心。

  这次到赊店乔叶是揣了心思的,从一顿饭开始,就生出了怀乡的情愫。“抵达当晚先吃到了久违的地道河南饭:蒸槐花、油茶、锅盔面饼,真是香!”乔叶是河南焦作修武人,按她的说法“我老家是豫北,南阳在豫西南,老家人的心里,南阳就是很远很远的地方了吧”。但是,无论是豫北还是豫西南,还都没有出河南的地界,蒸槐花、油茶、焦锅盔是地道的河南美食,豫北人爱吃,豫西南的赊店人同样也爱吃。她在赊店吃到这些美食,像是吃到修武的美食一样高兴。

  当然,光吃饭不行,饭桌上是离不开酒的。特别是到了南阳的赊店,赊店是响当当的酒乡,自古就盛产美酒,河南豫酒的五朵金花,赊店老酒是开放得最艳丽的那一朵。《小说选刊》创作基地揭牌仪式上,《小说选刊》主编、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她说以前她没有听说过赊店,但知道赊店老酒,赊店老酒天长地久这句广告词在央视一经播出便响遍了大江南北,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乔叶的《赊店春雨》笔法巧妙地利用吃饭把读者引向了酒,酒当然是赊店老酒。她在文章中说了,“自己也喝不了什么酒,在饭局上,我喝酒向来只是一种表演性的礼仪。但是,我喜欢看别人喝酒,美酒的味道哪怕仅仅是闻着,也是一种享受”。她10年前不知道参观没有参观过赊店酒厂,那个时候酒乡小镇建设刚刚起步, 而现在的赊店酒厂已经是集生产、销售、文化、旅游为一体,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的国家大型企业。

  赊店酒乡小镇给予她的印象是“或许是被春雨洗过,虽是故地重游,一切却仿佛都是新的”。在她的眼里,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春雨是新的,高大的徽派建筑是新,景区内的楼亭瓦肆是新的,连飘来浓郁的酒香都新鲜得让人大口吮吸。

  真正让她浮想联翩,心情微醺的是赊店老酒的酒署和酒署里的那副她只记住了上下几个字“酒中日月堪悬镜,壶里乾坤常澄尘”的对联,那整副对联,估摸着她品咂玩味了半天,不然她不会油然发出“酒中日月,壶里乾坤,可不就是赊店千百年来的时光记忆”的感叹!

  在《赊店春雨》这篇文章中,她不但对赊店古镇的历史有着很深的认识,对于赊店的山陕会馆来说,从一面墙开始就足够让她感到赊店文化的厚重。那是一面集赊店山陕会馆文化艺术底蕴又融合了那个时代浓厚商业文化气息的大墙——双面琉璃照壁,是一座会馆艺术与建筑完美结合的珍品。

  她以独具特色的慧眼,看到了古代商人们内心深处不断升华的图腾,一条赋予了权力与财富形象的龙。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既是一种激励追求又隐含警醒的意味。在写到二龙戏珠时,她是这样描述的:“同时蜘蛛本体吐丝织网,亦可喻为四通八达的关系网人情网,助人财运亨通。小小一只蜘蛛,负载着警醒、劝慰和祝福等各项职能,真是有点儿替它累得慌!”一只静静趴在墙上三百多年了的金黄色的蜘蛛,竟然触碰到了作家柔软的内心,使她突发怜悯之情,替那个蜘蛛累得慌,这是何等温暖一幕啊!

  她对那只蜘蛛喟叹一声之后,对龙的形象有了大胆而深刻的描写和阐述:“ 龙是什么?在过去的标准里,子孙们科举中榜,光宗耀祖,飞黄腾达,这都是龙。而现在,龙的象征日渐溢出世俗框架,我的意识里,向上超越的一切,都是龙。”

  “向上超越的一切,都是龙。”什么是向上超越的呢?她的笔锋突然一转:“酒也是龙,是所有饮品中的龙。”这句话,是她这篇文章最真切、最精彩、最让读者出乎意料的一句话,也是这篇文章的灵魂所在!紧接着她写道:“酒是粮食精,酒也是粮食酝酿出的梦。酒的梦幻气质,让人们在某些时刻生长出透明翅膀,短暂地脱离了世俗的牵绊和桎梏,能够自由飞翔。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平素里矜持的人散漫了起来,端庄的人调皮了起来,低调的人居然吹起了牛,严谨的人露出了可爱的破绽……”诗一般语言,真情流露。“大约是自家地盘上盛产好酒的缘故吧,南阳人素有酒名……”

  乔叶的文笔轻松自如,大开大合,“从著名作家李洱谈事论人,到‘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再到‘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又说“南阳人的劝酒辞,是历史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你若不把那杯酒一口闷了,不仅是听不懂人话,不仅是看不起人,而且简直不算个人”。有了这些感慨,她写到那晚的酒桌上时说,“这样的气氛中,其实是很想喝两杯的。我的酒量在此地是妥妥的忽略不计。可是说真的,我非常喜欢看别人喝酒,也非常喜欢看别人喝醉。喝酒的人是可爱的,喝醉的人更是可爱的。更何况,此时此刻举目四望,好友如酒,情义如酒,春风如酒,春雨呢,简直就是酒本身呀”。

  “春雨简直就是酒的本身呀”乔叶对酒是这样的富有深情,简直是一场春雨一场酒了。那么,“赊店的酒,其实就是恒久春雨。这春雨被人酝酿出来,珍存着,传递着,常喝常有,随喝随有。赊店的酒香,也是恒久春意。这春意在人脸上,也在人心里啊”。

  这就是作家乔叶笔下的《赊店春雨》,是雨也是酒,是酒也是雨,这雨这酒,滋润着作者,也滋润着读者,更滋养着这座古城。

  这篇文章在《河南日报》发表的第二天,赊店老酒单森林董事长,一眼就被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深邃内涵和内心诗意的流露所折服,他千方百计通过文学界的人士传达了他对作家乔叶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并且要把她当作赊店老酒的老朋友,邀请她常回来看看。一篇散文让一个企业家和一个作家有了神性的礼遇,我想应该是这篇散文的价值所在、生命所在吧!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淅川,你是鸟儿的天堂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