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织牢医疗服务“守护网”——
让老百姓切实有“医”靠
倾情打造的“医诺办”率先开展“容缺办理”探索,实现先受理后补交材料的信用办理模式,成功入选省级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南阳市已成功创建中西医三级医院25家,创建三级医院数量居全省第一。中医药强市战略持续推动,基本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
城乡居民参保征缴、医保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进展较好,多项数据指标在全省稳居前列,进入第一方阵。截至6月30日,2023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948.77万人,参保率97.15%,全省排名位居第三,其中困难群众参保全覆盖、实现应保尽保……
8月22日,在南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助推副中心崛起”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上,市卫健体委、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南阳市在公共医疗服务方面整体工作情况以及取得的实效。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彰显了南阳市不断优化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决心与信心,以及誓保百姓就医普惠性和公平性的责任与担当。
这些举措行之有效 让群众就医更满意
在全省率先探索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工作,惠及全市7.6万医护人员。倾情打造“医诺办”,围绕解决企业、群众因次要申报材料不全,导致政务服务事项申报时无法受理、重复跑动、反复申请的问题,率先开展“容缺办理”探索,实现先受理后补交材料的信用办理模式,建立23个工作场景,可容缺材料30余个,先后为近300名群众进行了容缺办理。同时将审批向事前延伸,在“不跑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一次办成”,切实让办事群众在办理过程中体验到审批效率的提升,最大程度做到惠民便民。“医诺办”成功入选省级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聚焦加快健康南阳行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南阳16项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建立了全覆盖、共参与、制度化、常态化的爱国卫生工作体系,实现了爱国卫生知识和健康文明生活融入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之中。
聚焦全面深化医药改革,激活事业发展内生动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深化建设、基本药物制度持续巩固、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快。
聚焦优质资源均衡布局,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医疗机构内涵式建设提速、中医药强市战略持续推动。
聚焦补齐基层医疗短板,赋能蓄力乡村振兴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和服务能力达标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落实有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实。
聚焦“一老一小一妇幼”照护,做实做细惠民便民实事。老年健康服务持续升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妇幼健康关爱呵护。
聚焦医疗卫生重点项目,提升服务大局发展能力。
这些成效来之不易 全力呵护人民健康
全市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1.64%、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1.58%。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化健康管理覆盖率70.36%,全民健康素养水平27.87%。
13个县市区成立18家县域医疗健康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覆盖全市215家乡镇卫生院、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县市区医共体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建成心电、影像、会诊、病理、检验、供应等六大远程中心。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报告共享”,构建了上联省市、下联乡村的五级远程诊疗服务体系。实现“小病在镇村、大病不出县、重病再转诊”的有序就医局面。
254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82个村卫生室全部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落实药品零差价销售。完善了短缺药品网络监测机制,让一药不再难求。
“健康南阳”便民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民惠民的数字化服务。集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持续推进,积极探索“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模式,提高居民就医满意度。
引导高水平医院与基础薄弱的医院实行“一对一”结对,实施“医疗专家下基层”人才计划,实现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二级医院、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全市已成功创建中西医三级医院25家,创建三级医院数量居全省第一。
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中医医疗服务网络,100%的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馆,可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服务,92.1%的村卫生所(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共建成237家中医馆,64家示范中医馆,基本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
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全市215家乡镇卫生院和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完成率100%。
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房屋、闲置校舍、原有村卫生室等改造建成公有产权村卫生室3983个,占比全市4582个行政村86.92%,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
组建3844个10897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对签约居民开展中西医诊治、转诊预约、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服务、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等服务,签约居民809万人。
全市63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命名为河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309家命名老年友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4个,培育医养结合机构20家。
全市托育机构637家,每千人托位数已达到3.4个,其中备案机构达到310家。
妇女“两癌”筛查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新生儿“两筛”完成率均达省、市确定指标。
积极参与中成药省际联盟采购,截至目前,中选产品采购总金额1.9亿元,累计节省资金2.23亿元,平均降幅42.27%,有效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这些愿景值得期待 用心勾勒健康蓝图
实施县域医疗中心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强力推进县域医疗中心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提质增速。2023年全市县域医疗中心拟创建五大临床服务中心28个,超额完成省定22个的目标任务。
2023年上半年谋划推进市直医疗卫生项目14个,总投资约106亿元;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市中心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独山院区)建设项目、市眼科医院迁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市三院迁建5个项目办理前期手续;市传染病医院项目选址确定;市八院、市康复医院2个迁建项目正在谋划。
持续巩固落实“5+2”工作机制,及时向乡村振兴部门共享动态预警人员信息,确保自付费用较大群众及时纳入监测范围,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发生。2023年将家庭医生团队实践技能培训和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在线学习列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现已培训140个家庭医生团队557人,完成18388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在线学习任务。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普遍实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制度,基本建立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体制机制。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程,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城通办”。
这些医保惠民福利 精准支持中医发展
扩大定点范围让群众方便看中医。市医疗保障局将中医医疗机构定点评估完成时限由全省的30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提升中医医疗机构医保准入的便捷性。目前,全市74家中医医院(其中三级中医院3家,二级中医院15家,一级中医院56家)、27家中医(中西医结合)门诊部、630家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所全部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并优先将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级名中医等名医人员入驻的医疗机构纳入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优化目录管理让群众放心用中医。2022年,结合南阳市实际,将中医诊疗项目由165个增加到241个,对119项中医诊疗价格项目进行修订。把48种院内中药制剂及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允许在医联体、对口帮扶医院内使用,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按规定调剂使用院内中药制剂,从而惠及更多民众。
完善支付政策让群众共享大健康。为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市医疗保障局在“中医日间病房”试点工作中,选定12个治疗病种在12家定点医疗机构试点运行。在DIP支付方式改革中,对中医医疗机构单独核算,进行倾斜支持。
提高中医药机构报销比例。对市域医保定点二、三级中医医院参保患者,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中医药诊疗服务费报销比例分别提高10%、20%,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不低于最低标准)。(全媒体记者 于欢)
云悦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西峡县创建机关“五星”支部观摩团开展观摩交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