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清泉润民心
——追记淅川县老城镇黑龙泉村原党支部书记周迅
统计完村组新农合的缴费情况,吃午饭时已经下午1点多了。放下碗筷,他驾驶着自己购买的旋耕耙,为王先芬等村里几个缺少劳动力的困难户犁地耙田、翻地松土。下午6点30分,在越过一处田埂时,旋耕耙侧翻,他被重重压在车下……
8月11日,淅川县老城镇黑龙泉村党支部书记周迅56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一天。
消息传来,草木含悲,青山垂泪……这个为人忠厚、待人朴实的“好兄长”,这个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老黄牛”,这个带着乡亲们走出贫困、鼓起腰包的“领头羊”,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他忠厚朴实、作风正派,我们信任他”
老城镇黑龙泉村,因村内一汪墨绿色的深泉而得名。汩汩泉水喷珠吐玉、潺潺流淌,滋润着十里八乡的父老。
地处深山区,交通闭塞、生态脆弱。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黑龙泉村325户1397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101户。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村支书5年就换了3任。”黑龙泉村文书阮有强伸出三个指头说,集体没收入,班子软弱涣散,都看不到希望呀!
周迅临危受命。“他忠厚朴实、作风正派,我们信任他。”村里的老人杨胜俊回忆,多年前,村里分地时,为公平起见,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周迅让群众先抽签,最后抽剩下的签留给自己。有个别村民对抽到的地块不满意,周迅拿他自己抽取的地跟他们调换,消除了村民心中的不满。在场的村民纷纷为周迅竖起了大拇指。
“他带着我们摘掉‘穷帽子’,鼓起‘钱袋子’”
2017年,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老城镇鼓励各村积极发展杏李产业。“周迅激动地说,机遇来了!用黑龙泉的‘山泉水’浇灌,绝对果品好,不愁销!”阮有强回忆。
为了消除村民们的顾虑,周迅率先示范、先行先试,带头发展了20多亩杏李,并动员有条件的村干部、村组党员一同发展。
阮有强回忆,在林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周迅个人花费47000元购买了一辆旋耕耙,帮助村内的困难群众耕地、借给群众使用,从未收过一分钱。村里40亩集体果园旋耕、除草、管护等,都是他一个人包干的,从没有向集体索要一分钱。
“他还帮我们栽苗、除草,联系农技专家组织我们培训、对接客商找销路……”村民们回忆说,今年6月,为了打开销路,周迅不仅提前联系贵州的水果收购商进村收购,还自掏腰包解决客商吃住问题。
在周迅的带领下,黑龙泉村林果产业、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目前,全村林果总面积达到1093亩,村集体还发展40亩蜂糖李果,全村林果产业覆盖率达到80%。
“他是我们的贴心人”
得知周迅去世的消息,村民连吉安的妻子闫苗英哭红双眼。八组群众连吉安,20多年没在家居住,2015年带着妻子闫苗英和3个没有户口的孩子返回家乡后,无房、无地、无经济来源,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周迅和村“两委”班子研究后,立即向镇有关部门汇报,帮助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盖了4间新房。随后,还将该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6月,又通过驻村帮扶单位协调解决了3个孩子户口问题,并顺利脱贫。
采访中,周迅的妻子刘建兰还回忆起两年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书记,我家里进水了,怎么办啊?”2021年7月20日下午6点多,黑龙泉村突降大雨,村民周容彦拨通了周迅的电话。“接到周容彦的电话后,周迅立刻往他家里赶,并通知其他村干部立即集合,一同冒着暴风雨,在周容彦门口堆放了沙包,及时阻挡了水势的蔓延。”周迅的妻子刘建兰回忆,随后村干部又各自前往各自的“网格”开展危情巡查。在暴雨侵袭的日子里,他领着村干部始终坚守在抗洪救灾一线,夜晚一个人住在村部,直到汛情结束。
在整理周迅遗物时,我们看到他的工作日记上写着村里未来的谋划:村集体承包40多亩杏李,进入盛果期后一年可以增收20余万元;依托黑龙泉村独一无二的泉水,要争取各类资金,打造成新型休闲度假胜地……
村庄,还是那么祥和安宁,只是少了周迅穿梭忙碌的身影;泉水,依旧涓涓奔流,只是少了周迅朴实憨厚的倒影。出殡那天,乡亲们泣不成声,泪如泉涌。那泉水流过的地方,是生机勃勃的新村,是甘甜幸福的生活,是充满活力的未来。(全媒体记者 杨振辉 申 东)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党媒访谈厅 | 河南南阳: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完善,打造“两地一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