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通讯员高峰 张雯雯)“我被评为邓州市‘十佳退役军人志愿者’,这是党和政府对我这个退伍老兵的激励和鞭策,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多为下一代办好事办实事,促进他们健康成长。"8月1日,在邓州市穰东镇葛营村一个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面对前来代颁“十佳退役军人志愿者’荣誉奖杯的镇人大主席团副主席刘振华和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杨小兵,今年84岁高龄、曾任多届镇人大代表和关工委副主任的伤残退伍老兵王恒彦充满激情地说。
伤残退伍军人王恒彦是河南省邓州市禳东镇葛营村一位年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经常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车上插着一面写有“学习雷锋好榜样”7个大字的鲜艳红旗,深入全镇30多所中小学校,配合学校关工委和团队组织,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被人们誉为“仲景故里活雷锋”。
穰东镇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王恒彦就是在这方孕育了一代名医的热土上出生长大的。他自幼受“医圣”精神的影响,决心在成人后做一位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的人。1958年,王恒彦初中毕业后参军入伍,到部队这座大熔炉里经受磨练。他入伍的地方是在条件极其恶劣的祖国大西北的甘肃洒泉。作为一名新兵,他人虽在大西北,但他能时时处处以身在大东北的雷锋同志为学习楷模,累活脏活抢着干,每次都能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年年都荣获“学雷锋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士兵”等荣誉称号,成为人民子弟兵学习的好榜样。1964年,他在执行一次特殊任务时因公负伤,左胳膊落下终身残疾。负伤后,为了不给部队增加麻烦,他毅然决然地向领导提出提前退伍的申请,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
王恒彦退伍回乡后,几十年如一日,持续把雷锋精神和部队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特别是在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方面,在他的人生之路上留下了一长串闪光的脚印。
王恒彦终身未娶,但他“儿孙”满堂。他先后收养了14名或智障、或遭父母遗弃、或父母被判刑无人照料的孩子。到目前,他收养的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每逢喜庆的节假日,他的“孩子们”都会带着礼品回来看望他,让这位可敬的老人尽享天伦之乐。
王恒彦富有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他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伤残军人生活补贴,这些钱数量虽不算太大,但要是全部用在个人身上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但是每月到头,他的银行卡上的钱都所剩无几。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把钱花在了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中。据王恒彦所在村的村民讲,自王恒彦退伍之后,全村受过他资助的孩子足有100多名,至于总共奉献出去多少钱,连王恒彦自己也说不清了。
王恒彦在恶劣天气接送学生,几十年来从不间断。他在部队是汽车兵,开车技术十分精湛。自退伍以后,他自备电动三轮车,在刮风下雨天气义务接送本村学生上学放学,确保了学生的安全。据村民们讲,几十年来,王恒彦为接送学生,用坏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共有10多辆。
王恒彦经常给孩子们讲雷锋故事。退伍几十年来,他每年都要多次深入中小学校举办学雷锋讲座,给孩子们讲雷锋故事,并把他自费购买的«雷锋日记»、«雷锋故事»、«他们从雷锋身边走来»等学雷锋书藉赠送给学校评选出来的“学雷锋标兵”和“雷锋式好少年”,有效推动了全镇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力地促进了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近年来,穰东镇能涌现出如火车轮前救女童的优秀少先队员魏新炳、逆境中奋力前行的独臂少年陈飞、刻苦学习的好少年李志、与血友病奋力抗争的好少年高扬等大一批名扬省内外的优秀少年典型,都与王恒彦先生在学校开展的潜移默化的学雷锋教育分不开的。
近两年,王恒彦随着年事已高,精力和体力已大不如前,但他仍念念不忘关心下一代的工作。自己干不了的事,他只要想到了,就会千方百计请人帮他办。前不久,他得知村办幼儿园的凳子需要更新,他就马上聘请几个木工师傅把自己院子里的大树锯倒做成小木凳,然后自己骑车送到幼儿园,即让孩子们坐上了崭新的、结实耐用的凳子,又为幼儿园减少了开支,受到了乡邻和孩子家长的一致好评。
眼下,“活雷锋”王恒彦仍在自己认准的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他的余热继续在仲景故里的热土上熠熠生辉。由于成绩突出,王恒彦多次被南阳、邓州两市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其事迹不但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同时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呢!今年中共邓州市委退役军事务局在全市退伍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评选优秀志愿者,他高票当选并位居“十佳”行列之中。在7月31日召开的表彰大会上,王恒彦因行动不便没有参加会议,所以才有了本文开头人大主席团成员到家中向王恒彦代颁荣誉奖杯那感人的一幕。
编辑: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
上一篇:炎炎夏日行 浓浓家访情 ——西峡县重阳镇第一初级中学开展暑期家访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