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概括了三国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84集同名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曾是一代人的记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根据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改编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更是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三顾广场“卧龙出山”雕塑
的确,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
然而,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永恒。滚滚洪流,永远湮没不了千古人龙,永远湮没不了为国为民的英雄们。他们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壮丽史篇,始终激励着滋养着华夏子孙,自强不息,共铸中华魂。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他犹如历史天空中的星辰,璀璨夺目,因千古人龙诸葛亮而闻名天下的南阳卧龙岗,更是成为古往今来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地前来瞻仰的胜地。
南阳卧龙岗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4公里处卧龙岗,卧龙岗南濒白水,北障紫峰,遥连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时。这里岗峦起伏,曲折回旋,势如卧龙,其源发端于嵩山之南,自北向南逶迤绵延数百里,连接南阳古城西北紫山继续南下,因其形势仿佛虬龙蜿蜒盘曲,至此岗地势隆起,截然而住,回旋如巢,南阳诸葛庐在其内,时人以孔明为卧龙,故因势因号而得其名卧龙岗。
南阳武侯祠依岭就势坐落在卧龙岗上,系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是一座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文化古迹,为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
魅力卧龙岗,神奇武侯祠!2023年7月22日星期六,光影中国网摄影师一行前来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开展摄影采风活动,以此表达对千古人龙诸葛亮的崇高景仰。
◎摄影师摄于三顾广场
为方便游客出行,缓解交通和停车压力,南阳卧龙岗分别将卧龙路与车站路交叉口景区东门和车站路与躬耕路交叉口的三顾广场处景区东南门开设为卧龙岗文化园的出口和入口。是日上午8时许,根据导航,一行摄影师抵达开阔的卧龙岗三顾广场。
三顾广场是集游客服务中心、市民休闲活动为一体的场所。唐代大诗人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句“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因此三顾广场也有个特别的名字叫作鱼水广场。该诗句中的“三顾”即“三顾茅庐”,“鱼水”想必说的就是诸葛亮和刘备之间君臣“鱼水”关系,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新局面。
◎“卧龙岗•三顾不夜城” 演出海报
广场中央高耸着诸葛亮和刘关张四人骑着高头大马的“卧龙出山”雕塑,花团锦簇中人来人往,林林总总的三国故事分布于广场两侧的橱窗中,更有“启蒙研学”等机构和人士在此布置搭建舞台,准备近日开展“欢迎来到我的城•卧龙岗•三顾不夜城 演艺晚会”盛大启幕活动;三顾广场后面的游客服务中心是呈“品字形”构图的仿汉建筑,房屋顶为青灰色瓦,配以白色的墙壁和枣红色的木质立柱回廊,彼此相得益彰,显得古朴典雅,匠心独运。
上午9时,文化园工作人员开始上班,景区开门迎客。进入园区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下第一岗”石牌坊。石牌坊通高近9米,面阔目测约有20米,为三门四柱楼式,额坊通体布满雕饰,错落有致,疏朗多姿,极为生动。刻于牌坊横额之上的“天下第一岗”以及两侧门柱上的“凤鸣高岗”和“龙吟淯水”等天蓝色大字,流畅秀逸,端庄肃穆。
◎留影“天下第一岗”石牌坊
“智水仁山无俗韵,晴耕雨读有真机。” 穿过“天下第一岗”石牌坊,踏着石板铺就的步行道,迤逦前行,一座横额题写“渐入佳境”的亭阁高高地屹立于蓝天白云下。由此,溪谷廉泉、晴雨阁、飞龙潭、三友轩、躬耕陇亩、龙塔疏影、诸葛草庐等景点依次呈现,在咔嚓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响中,摄影师的镜头逐一定格了一路的风景——
溪谷廉泉处,一汪湖水波光粼粼,鱼翔浅底;附近的圆形荷塘中,绿叶田田,菡萏新新,荷花初放,水中蓬勃生机和盎然胜意,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影。睹物思情,浮想联翩:泉水的清澈以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不正是诸葛亮的清廉品格的真实写照吗?
◎溪谷廉泉荷塘
“晴耕陇亩千重碧;雨读诗书一阁香。”“紫峰拱北,白水绕南,阁中望岳山,宜晴宜雨;明月照庐,清风拂野,岗上留贤迹,在读在耕。”晴雨阁是纪念诸葛亮当年读书、藏书,凭栏远眺的地方。诸葛亮在南阳隐居十年,东望琅琊,晴耕雨读。他读书上至天文、气候、人文,下至山川地理。天地无私,山亦葱茏水亦甜,更邀春色;风云莫测,晴时稼穑雨时读,闲作诗人。
◎蓝白天云下的晴雨阁
由晴雨阁沿着景区宽敞洁净的景交车柏油路向右前方行走,一处面积约20余亩的宽阔水域——飞龙潭,映入眼帘。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水域景色宜人,格局婉转盘桓,环境幽雅闲适,氛围古色古香,意境如诗如画,再现了“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的美景,既有名士祠的严谨肃穆气氛,也有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诱人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引得摄影师驻足观赏、聚焦定格。
◎飞龙潭如诗如画
“结朋遍南北东西,对酒且歌,对诗且咏;论道任晨昏风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飞龙潭美景环抱中的三友轩,据说是诸葛亮隐居躬耕其间,广结名士,提升学识和才华的地方。1800年后的今天,摄影师一行拜谒三友轩,可以想象到诸葛亮与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庶等名仕密友,经常汇聚山林纵论天下时局的热烈场景。此时此刻,摄影师一行面朝水平如镜的飞龙白水,感受龙岗上的清风飒爽,光影定格飞龙潭美景,倾听诸葛亮吟诵的“梁甫吟”,实乃人生快事!——沿古道而来,仰望青山犹豹隐;沐楚风以至,且听白水发龙吟。
◎飞龙潭边三友轩
由三友轩一路前行二三百米后,“躬耕陇亩”进入了摄影师的镜头——松竹掩映间分布着一片小而精的陇亩田,亩田以诸葛亮所做农歌为意境,农舍三两成群依溪而设。身临此境,摄影师不由地进行了时空穿越,回到了1800年之前诸葛亮躬耕南阳怡然自得的生活场景。
◎“躬耕陇亩”场景
卧龙岗“躬耕陇亩”附近高阜处,有一高塔特别显眼。塔身高指云天,颇有“龙头生角”之势,故名曰“龙角塔”。据记载,清代咸丰四年即公元1854年,社会动荡,瘟疫四起,自然灾害不断。南阳知府顾嘉蘅、南阳知县钮雷依照堪舆之说建此灵塔以镇邪禳灾,祈佑南阳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新春庙会祈福,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龙角塔作为龙岗毓秀之地,历来为众多善信民众的祈福圣地。是日,摄影师一行在灵塔前祝俦神灵,于祈福牌上书写美好愿望,并悬挂于松柏之上,佑心想事成,大美家乡南阳风调雨顺。
循着蜿蜒的石板路,潺潺的溪流声,穿过“躬耕陇亩”一片松竹林,一座草庐矗立于古桥尽端,溪旁水车引水入院,这里就是“诸葛草庐”,其古朴清雅的环境烘托出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品格。
◎“龙塔疏影”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由“躬耕陇亩”一直前行10来分钟,行至卧龙岗下,便可遥望到刻于巨石之上,由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戴明说题写的“卧龙岗”朱红大字。苍松翠柏掩映下,“卧龙岗”三个大字流畅秀逸,端庄肃穆,熠熠生辉。巨石右边,一座“千古人龙”石牌坊耸立眼前,高柱冲天,令人肃然起敬。“千古人龙”四字横额雕刻于牌坊中央,拙朴遒劲,骏雄沉毅。牌坊正面中间和两侧分别书有楹联“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千古仰威仪”和“百万劫山水依然,纵教物换星移,丞相祠堂仍旧在;三千界英雄何处,遥想纶巾羽扇,先生风范却犹存”;牌坊背面书有“忠延汉鼎”横额,“死而后已酬三顾,道自长存贯两间”中间楹联,以及“运帷幄之筹谋,披肝沥胆,六经以来惟二表;本圣贤者道范,寄命托孤,三代而下此一人”两侧楹联。吟诵楹联,深深地感受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这些楹联不正是诸葛亮的风范和精神在古往今来百姓中广为流传和推崇的写照吗?!
◎“千古人龙”石牌坊正面
穿过“千古人龙”石牌坊,拾阶而上,进入“卧龙岗”大门之后,“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牌坊映入眼帘。进入山门,即进入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第一座院落,院落宽敞,古柏蔽日,青砖墁地,气氛肃然。甬道上,坊阳中间书有秀雅端庄,脱俗大方“三代遗才”四字的石牌坊与武侯祠主体建筑大拜殿遥相呼应,格外引人注目。
穿过石牌坊,走过仙人桥,来到了由郭沫若题写门额的武侯祠正门。一路前行,我们就来到大拜殿门前,这里是祭祀诸葛亮的主要场所。大拜殿中央供奉的是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据偶遇的一位正在做直播的小伙子讲,蜀汉景耀六年,也就是公元 263 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之孙诸葛尚,战死在绵阳沙场。当时,诸葛瞻37岁,诸葛尚还不到 20 岁。后人感其三代忠心报国,便共祭一堂。殿内高悬低挂的“隐居求志”“伊吕遗风”“第一良才”等匾额和楹联,都是帝王将相和名人们对诸葛亮功德的赞颂。
◎“千古人龙”石牌坊背面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这是我们上中学时就熟记于心的《出师表》内容。《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岳飞书写的《出师表》就存放于大拜殿旁边的碑廊里,抒发了岳飞壮志未酬的我悲壮情怀,如今,成为南阳一宝。
……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古建筑群是典型的古代园林风格,祠园布局严谨,疏密相宜,中轴线上的三道石牌坊,历经风雨傲然屹立,是卧龙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布局细腻、结构紧凑,远看巍峨壮观,近看玲珑剔透,增加了祠庙景观的纵深度和层次感,让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在苍柏掩藏之中,更加显得雄伟壮观。
诸葛亮淡泊明志、正直廉洁的美德千古传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天动地,成为历史的永恒。他是中国人、东方人心目中智慧、忠诚、仁勇的化身,史学家称他为政治、军事、经济的三绝,在中华文明史上独领风骚,被后世誉作千古第一完人。
◎“三代遗才”石牌坊
一千八百年过去了,南阳卧龙岗饱经沧桑,像是一位历史老人,见证了成长,见证了辉煌,也见证了衰败。卧龙岗,是南阳的文化地标,是南阳的城市灵魂,是南阳人民的精神家园。从20余年前的世纪之交起,南阳卧龙岗喜逢盛世,昂首阔步走进了新时代。特别是2019年10月,经过前期筹备、动迁,南阳正式启动卧龙岗复建暨卧龙岗文化园建设工程。经过3年多的建设,南阳市先后投入征迁和建设资金几十亿元,华丽蜕变,因千古人龙诸葛亮而历久弥新,成为天下第一岗。南阳卧龙岗文化园景区规划占地近3000亩,核心景区占地1500亩,以“一祠一岗”即“武侯祠”、“卧龙岗”为依托,依岗就势,自然天成。整个景区“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松篁交翠,猿鹤相亲,文化厚重,景色宜人。
◎“三顾茅庐”壁画
如今,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复建一新的卧龙岗,宛如镶嵌于城中央的一块碧绿翡翠,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仿佛一条天然而成、蜿蜒起伏的巨龙正饮淯水,仿佛就要腾空而起,啸吟九天,响震四海。
“斯室不空,凭德才盖世,韬略于胸,直教贤主垂三顾;草庐何陋?忆辅国一心,出师二表,更仰忠臣济两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是日,结束此次南阳卧龙岗行摄采风的时候,返回途中,再次默默赏读了“三代遗才”石牌坊甬道边,唐朝著名政治家、诗人刘禹锡写下的千古绝唱《陋室铭》,借以表达对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怀念和敬佩。
◎卧龙潭垂柳依依
此时,脑海里再次回响起《三国演义》主题曲的磅礴旋律,不过,虽然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魅力卧龙岗,神奇武侯祠,即是历史的永恒!——
“气聚崇岗紫翠深,百年怀抱此登临。山连嵩岳来天地,名与人龙并古今。”“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想三英访圣求贤,几度寻来,长教天下崇茅屋;叹一策高瞻远瞩,千秋过去,未许人间轻布衣。”
“想当年芒履布衣,作梁父长吟,无愧人中龙凤;欣此际蓝天碧水,看南阳胜地,果然画里江山。”“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这是新时代南阳的城市宣传语,是南阳向世界发出的充满文化自信的告白。
◎卧龙岗一角
是日,“躬耕陇亩”山楂树上的山楂果快要绽开笑脸,园区内偶尔可听到蝉儿一声声鸣叫。盛夏的伏天,高温炙热,但热浪滚滚并没有阻挡住人们游览的脚步。一道岗,一个人,弦歌千年,文脉煌煌。一行摄影师头顶骄阳,汗流浃背,漫步于卧龙岗上的通灵幽径,荡涤心灵,体悟“天心”。现就拙文,谨以此为叫响“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城市文旅品牌做出一名南阳人应有的努力。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旅游年票学生版暑期火热销售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