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南阳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大美南阳
作者:  华文海 段潇博

大美南阳

华文海 段潇博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千年前,李白游历南阳,面对着山川横亘、商贾云集、楼高道阔、甲第连山的繁华胜景,感怀仰慕着南都风流人物和英豪事迹,诗仙也不禁为南阳之美而折服,流连忘返之际吟诵了流传千古的《南都行》。物华天宝千年帝乡,人杰地灵大美南阳。南阳是美的,南阳之美在天,在地,也在人。

  南阳之美在天

  天上有颗叫南阳星的小行星。这是一颗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小行星项目组于1995年11月4日发现的永久编号为9092号的小行星,2003年6月14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发布为“南阳星”。

  与南阳有关的小行星,还有张衡星。1977年,小行星1802被命名为“张衡”,以纪念中国东汉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小行星1802也是第一颗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小行星。此外,1970年,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也以张衡的名字命名。

  作为地级市,在浩瀚的宇宙星汉,南阳已经拥有了“两星一山”命名的至高殊荣,这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也实属罕见。

  南阳之美在地

  25亿年前,桐柏山的太白顶一带露出水面,这是远古时代南阳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山,也是南阳最古老的一座山。14亿年前,秦岭和伏牛山开始隆起,到8亿年前基本形成。4亿年前到距今约6500万年前,期间经历了各种地质运动,尤其是后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和燕山运动及第四纪冰川运动,四周山地隆起,逐步形成隆起形状基底,又经四周山地河流冲积,逐步形成南阳盆地。也就是说,四到六亿年前南阳盆地初步形成,到距今约6500万年前南阳盆地已经形成稳定的地质地貌。

  南阳大地物产资源美

  南阳盆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水系发达,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产地和重要的粮仓。每年春天,整个南阳大地都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沃野,大片大片的麦苗在微风里翻滚着绿浪,也涌动着未来收获的希望。到了夏季,麦田又变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海洋,骄阳似火,风如热浪,烘黄了颗颗麦穗和麦芒,田间地头麦收正忙,干燥的秸秆香涌入鼻息,不禁感叹一声,好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南阳还是香菇、山茱萸、艾草、朝天椒、贡菊、唐栀子、唐半夏、桐桔梗等的主要产地。地下矿藏也十分丰富,有石油、铁、碱、钼、钨、铜、金、银、煤、玉石、紫水晶、大理石、石英岩、花岗岩等矿产品。

  南阳大地历史文化美

  南阳历史文化厚重,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汉文化的代表地,是盘古神话、牛郎织女文化、华胥氏文化、玉石文化、黄山文化和精卫填海、和氏璧、父母官、羊续悬鱼、三顾茅庐、初出茅庐、先忧后乐、乘风破浪、有志竟成、望梅止渴、杯弓蛇影、毕恭毕敬、虎狼之国、不寒而栗、予取予求、朝秦暮楚、朝三暮四等传说和典故的发源地,还是古谢国、古吕国、古邓国、古缯国和楚国的所在地。

  南阳大地便利交通美

  南阳位于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古称宛。南阳盆地四面环山,是我国南北气候和地理分界线所在地,是淮河的发源地,山清水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襄洛古道必经之地,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南阳地处中国的中部,承东启西连贯南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焦枝铁路,宁西铁路,郑渝高铁、宁西高铁、三寨高铁、呼南高铁,南驻阜高铁、合康高铁、南商高铁、兰天汉十高铁、南十高铁,南阳将形成八向的米字形高铁枢纽。

  南阳境内的高速公路总长835公里,居全省第一,有郑西高速、南新高速、沈卢高速、淮内高速、嵩内高速、二西高速,南邓高速,邓老高速,周南高速,郑西高速,二广高速,兰南高速,沪陕高速,焦唐高速、渑淅高速,平宜高速、洛内高速。

  南阳机场是河南省仅有的三个正规民用机场之一,扩建后的南阳机场也同时升级成为中原最现代化的支线机场,也跃升为河南省第二大机场,共有10家航司入驻南阳机场,执飞20条航线,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地区,国内通航城市达到数十个,包括北京、广州、深圳、上海、乌鲁木齐、揭阳、兰州、厦门、南昌、南京、天津、南宁、芜湖、贵阳、福州、成都、温州、呼和浩特、杭州、珠海、太原、佛山、桂林、鄂尔多斯、乌鲁木齐、青岛、哈尔滨、昆明、海口等。

  南阳大地雄奇山峦美

  南阳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是长江、黄河、淮河的自然分水岭,自然景观兼容南秀北雄。号称“中华大地的脊梁”的伏牛山雄伟壮观,姿态万千,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其中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林海莽莽,郁郁葱葱,生物呈多样性分布,一派原始森林风光,为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整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生态区,是豫西南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和避暑胜地;西峡老界岭是八百里伏牛山的最高顶,这里山峰奇秀,古树参天;南召真武顶风景区位于伏牛山腹地,奇峰竞秀,满目涌翠。千里淮河发源地、中国革命根据地之一桐柏山钟灵毓秀,风景如画。

  南阳大地江河水利美

  南阳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南阳桐柏县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的西北侧河谷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的源头。母亲河白河穿越南阳中心城区,形成了北方城市少有的万亩碧水扬波的壮观景象,它与横卧城区北部的独山相呼应,构成了一幅“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山水画图,成为南阳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南阳水利工程古今闻名。烟波浩渺一碧万顷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水库总面积846平方千米,被称为汉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有“亚洲天池”之美誉,水库源源不断地为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四省市的20多座城市调来甘甜之水,有效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

  而南阳先民早在汉代兴修的水利工程同样功在千秋。南阳水利的真正大发展是从西汉后期开始的,这得力于被誉为“召父”的南阳太守召信臣。汉武帝以后政府财务衰落,水利事业渐归沉滞,仅在地方官倡议下偶见实施。召信臣迁南阳太守,以为民多背本趋末,便大力推行“劝民农桑,去末归本”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召信臣深知水利的重要,他外出巡察时,特别注意各地的地势、山泉的大小、河流的走向、塘堰的分布,并绘制成一幅水利施工图,然后组织民工逐年按图兴修引水渠堰。几年中,“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初步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效益显著的南阳灌区。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召信臣主持兴建的工程有今南阳市宛城区境内的召渠、马渡堰、上石堰、玉池堰;唐河县境内的黑龙堰、白马堰、豆城堰;新野县境内的沙堰;邓州市境内的六门堰、钳卢陂、下默河堰、三朗堰等。其中以六门堰、钳卢陂和召渠最为著名。六门堰是一座灌溉枢纽工程,在湍河上修拦河堰,周围筑堤,引水灌田。六门堰的一条干渠全长50多公里,下设许多支渠。工程建成后,灌区效益面积曾达到40多万亩。六门堰的兴利史长达1600多年,和都江堰、漳水十二渠一起被誉为我国古代三大灌区。钳卢陂是六门堰下结二十九堰中最大的一处蓄水工程,占地6.3平方公里,约可蓄水1300万立方米,相当于现在的一座中型水库。召渠是以召信臣名字命名的人工开挖的灌溉系统,它是在白河上筑坝引水,干渠长80公里,支渠纵横交错,效益面积曾达到200多万亩。召信臣在南阳大兴水利奠定了日后区域内农业发展的基础。自此,白河流域成为两汉时期兴起的一个农业经济大区。

  西汉兴于汉中,东汉兴于南阳。刘秀以南阳豪强集团为骨干,建立起东汉王朝,封臣用人,首推南阳。东汉初期,刘秀采取了一系列向农民让步、发展生产的经济政策。南阳作为帝王之乡,迅速从战乱和灾荒中恢复起来。建武七年(公元31年),杜诗任南阳太守。“南阳帝乡多近亲”,豪强云聚,杜诗“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他在总结以往治水经验的基础上,以前任治水地方官为榜样,组织民工,修治陂池,广拓土田,对西汉召信臣时所筑的陂、堰、坎、渠、池加以修复和发展。结果,郡内陂泽棋布,田间沟渠纵横,堤埂相连,就是无雨也不缺水,无论水田、旱田均不受旱涝影响,各种庄稼、瓜果可以随季节而成熟,南阳郡也因其利而富裕。东汉中期张衡作《南都赋》,盛赞南阳水利:“于其陂泽,则有钳卢、玉池、赭阳、东陂,贮水渟洿,亘望天涯。”“其水则开窦洒流,浸彼稻田,沟浍脉连,堤塍相君”。

  2022年7月,白河航运项目节点工程启动建设,南阳市迈出通江达海的新步伐,对加快内河水运项目推进,构建“空水铁公”四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唐白河航道是全省“一纵三横九支”总体布局的“一纵”,是建设豫西南地区出海水运通道、发展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要依托。项目建成后,可形成长达80余公里、载重1000吨级的三级航道,从而极大地完善长江流域综合运输体系,成为豫鄂两省经济、高效、便捷的物流运输大通道、经济发展大动脉、融合发展大纽带。

  南阳之美在人

  不知是怎样的造化钟神秀,3000年汉水浇灌,3000年秦岭环绕,才孕育了南阳这样一座城。从这里走出的人们,是炎黄子孙文明最初的发源的魂,最终才有了闻名天下的中原,才有了声名显赫的楚汉,这里留存了名为“中华”所拥有的历史中最灿烂的一段——三顾求贤的刘备,茅庐看雪的诸葛,搅动风云的范蠡,探寻良药的仲景,上下求索的屈原,胸有山河的子牙,神游宇宙的张衡……

  还有先秦的百里奚、孟明视、熊绎、申伯;秦汉的刘秀、刘玄、张释之、左雄、直不疑、杜延年、阴丽华、樊宏、朱晖、邓禹、吴汉、贾复、岑彭、朱祐、马武、刘隆、马成、陈俊、杜茂、任光、杜诗、灵思何皇后、何进、邓绥、邓猛女、杜周、茨充、孔仅、逢纪 、李松、赵憙、李通、郭丹;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何晏、范晔、范缜、范宁、吴敬怀皇后、范云、范泰、范晷、范坚、范汪、范弘之、范甯,韩嵩、庾信、许攸、黄忠、魏延、韩暨、张辅、文聘、李严、邓芝、邓艾、甘宁、韩暨、来敏、陈震、赵彦深、刘之遴。隋唐五代的岑参、岑文本、张巡、刘洎、韩翃、张建封、张皇后;宋元的王坚;明清的铁铉、马殿甲、李贤、王鸿儒,王鸿渐,吴阿衡,柴升、李仁、彭凌霄、李蓘;近现代的彭雪枫、许永跃、赵东宛、赵延年、二月河、冯景兰、杨廷宝、冯友兰、董作宾等等。

  铭刻兴亡盛衰,黯淡刀光剑影,一页风云散,这里依旧人杰地灵,中原的精髓,随着长江黄河水,春秋秦汉土,至今仍在南阳人的骨血中生生不息地传承。

  大美南阳,扎根于华夏大地的心脏,这一片天空,这一脉土地,这一方人民,从古至今都美不胜收,而南阳的未来更将欣欣向荣华美绽放,让我们怀着深深的热爱之心拭目以待。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