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张镜)为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着“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教学理念,5月25日,在桃溪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精彩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西南片数学老师欢聚一堂,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此次活动中。
第一节由桃溪的姚老师讲授《折线统计图》,姚老师利用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传授,利用学生在比较过程中产生的思维冲突,根据学生画好的条形统计图在课件上将条形的下面部分去掉只剩下顶端,让学生很方便地就记住的折线统计图,第一印象深刻,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格式有了更精确的了解。接着,姚老师出示了很多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心电图,股票走势图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魏营小学王老师给大家带来《找次品》,课堂上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复兴学校的杨老师在执教《小数的认识》这节课中,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孩子们整节课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杨老师把课堂留给孩子,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复习课绝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学生认识的继续、深化和提高。师岗小学李老师带来《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把复习过程组织成学生再认识的过程,从更高的角度掌握和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李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比较的方法,使之串成线,结成网。这样的课堂,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各抒已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人人都参与其中,个个都有收获。
瓦亭王老师设计《找规律》这节课时,在导入部分设计游戏“猜一猜”,让学生看着屏幕画面猜下面出现的数字,有意识地按规律表现。王老师的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学生也马上会用流利的正确的语言回答“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个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王老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完整、自然而流畅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实践,去发现、欣赏、创造规律,从而感受数学的美。
磨砺以须,教研有色,其乐融融。本次教研活动,为数学教学研讨的发展点了一盏明灯。数学老师们将饱含热情,不断探索数学教学研究,以教研促进课堂,提质增效。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