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中药材宝库”绽放异彩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河南南召:“中药材宝库”绽放异彩
作者:  廖涛 杜丰
  南阳网讯 郝洪波是南阳市南召县四棵树乡五垛村村民,当地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大户,也是一位中药材“土专家”,能识得上百种中药材。十几年前,他深入村内的五朵山采药,从事中药材购销生意,凭借多年对中药材行情的了解,他得知五朵山中蕴藏着数不尽的“无价之宝”。

(图为南召县国储林基地大规模推行玉兰树下套种中药材芍药、百合、蒲公英等) 

珍贵中药材常常是一味难求,郝洪波利用在山中采到的濒危名贵中药材,开展原生态林下仿野生培育,进行濒危名贵中药材人工驯化、种苗繁育,先后突破了黄精、白芨、猪苓等中药材的种植技术,相继建立四棵树乡高峰庵村、南河店镇郭营村名贵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基地1000多亩、白土岗镇姬村、养马坪村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900多亩,带动周边5个乡镇、7个行政村的群众大面积种植中药材,每年收入上亿元。

(图为南召县国储林基地玉兰树下芍药花缤纷绽放)

南召县位于伏牛山南麓,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汇地带,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境内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光、热、水、土资源得天独厚。高差程的地形和独特的气候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多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天然的“中药材宝库”。

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南召县青山绿水间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品种繁多,品质道地,是南阳乃至河南为数不多的纯天然、无污染中药材资源密集区,在《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物中,南召县出产的传统品种就有210种,是天然的“中药材宝库”。伏牛山辛夷、杜仲、山茱萸、黄精、连翘、猪苓等更是南召久负盛名的道地药材,被列入《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为南召县中药材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图为南召县玉兰种植基地里,群众在玉兰树下套种中药材)

南召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国储林建设过程中创造性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以辛夷、杜仲、皂荚为主的木本药材和以黄精、芍药、柴胡、百合等为主的草本药材搭配进行“药+药”套种,采用“林+药”、“药+药”、“林+果+药”等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突破传统的中药材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做大做强林下中药材这块产业“蛋糕”。

(图为南召县五朵源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里群众在除草)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南召县坚持“出路在山、希望在林”的发展思路,打特色牌,走绿色路,把培育壮大“中医药大健康”绿色产业集群,作为强县富民的主要抓手。南召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意见》,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思路,重点培育辛夷、杜仲、山茱萸、连翘、皂角、天麻、伏牛石斛、艾草、野菊花、黄精等“南召县十大品牌中药材”。

据统计,南召县辛夷、艾草、山茱萸、杜仲、黄精、白芨、天麻、石斛、芍药、防己、桔梗、连翘、皂角、野菊花等名贵中药材品种,种植总面积达52万亩,年产量700万公斤,产值达3.5亿元。南召山茱萸、杜仲等种植面积均达10万亩以上,种植规模居全国前列。南召县是辛夷的原产地,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成林面积25万亩,种植规模居全国首位,产量占全国70%,被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

编辑:南召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镇平县柳泉铺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