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破解乡村环境整治难题
美丽乡村入画来
在常态保持上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奖惩,一手抓督导。评比奖惩上,严格实行“户月评、组季评、村半年评”制度,真正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督导考核上,成立“生态宜居星”创建专班,坚持“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排队”。同时,每月对辖区“五大员”进行投票测评,使“五大员”从以往的“没人管”转变为现在的“大家管”,从以前的“等等看”到现在的“抢着干”。
贴身服务打造最优环境
高质量崛起工业强镇
贺健: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创造最优营商环境才能招引项目,才能留得企业,发展企业。回车镇工业体量位居全市乡镇级前列,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企业方面是怎么做的?
李春锋:我们以汉冶特钢、通宇冶材等产业为主链,通过创新招商模式、拉长产业链条、优化驻地服务等举措,着力解决项目招引难、用地协调难、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推动产业链条筑起来、企业集群聚起来、内生动力强起来。2022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226亿元,同比增长36%;工业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20%。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筑巢引凤”引发“洼地效应”。政府主动为项目建场地、搭厂房、聚引力。在钢构园区协调征地450亩,搭建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并配套消防、水、电、气等设施。以租赁模式招引安徽富煌钢构等一批上市公司“拎包入住”,落地投产,去年产值达12亿元。此外,我们围绕冶金辅料下游产业,由红石桥社区成立合作社,计划利用蒙华铁路前期征用20亩的废弃料场,新建辅料加工生产线,给周边通宇、龙成等企业供货,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
二是“借鸡生蛋”引发“蝶变效应”。我们以商招商,推动炼钢铸造产业向钢铁加工、物流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延伸,先后孵化了浙江恒立重工、浙江恒路钢构等一批成长型企业。同时,花园村成立合作社,与辖区内恒路钢构、富煌钢构公司合作,承揽钢构件运输任务,发往西安、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去年8月份以来,累计投资151.37万元,转运85车次,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三是“贴身服务”引发“集聚效应”。我们秉承“企业至上,项目为王”的理念,提供保姆式服务,集中力量解决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先后帮助恒路、凯祥源等20余家企业,协调解决运货道路施工、天然气管道施工、外包人员工资拖欠等问题120余个,确保了项目顺利投产。
通过以上措施,回车镇逐步形成了强强联合、互促共融的产业链群,为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探索成立电商中心
撬动产业提质增效
贺健: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振兴,发展产业的重点在市场。回车镇通过成立镇电商中心,实现以销定产,较好地打通了农产品直通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请谈谈如何运用电商来带动产业发展、破解产业瓶颈?
李春锋:产业振兴的难点是产品销路。西峡县猕猴桃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部分果园管理粗放,加上个别商人联手压价,造成销路不畅。我们以电商中心为依托,按照“政府引导、村级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开通生产到销售环节的“直通车”,不仅把全镇猕猴桃以每斤高出市场0.5元左右的价格予以收购,而且还延伸到周边乡镇,有效解决了产业收益不高、群众信心不足等问题。
我们的运营模式是:村成立合作社,与有电商销售经验的村干部合作,双方分别以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入股,进行利益分成。同时,我们还探索了镇村干部参与直播带货的销售模式,提升了产品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去年9月23日运营以来,累计销售猕猴桃6万余单,销售收入突破200万元,仅此一项为双河村集体经济增收28万元。
我们以电商中心为支点,撬动猕猴桃产业源头管理上水平。在东沟等10个猕猴桃专业村,每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10-20亩标准化示范园,实行标准化管理。果子成熟后,由合作社以每斤高出市场0.5-1元价格订单收购,并与电商中心合作销售。卖出后由合作社和电商中心按5:5进行利润分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镇也在同步加快推进“药”“菌”产业发展,借助电商中心这个平台、探索运用相同模式带动“药”“菌”产业走上转型升级快车道。
守初心强担当勇创新
蹚出基层发展新路
贺健:当前,在拼经济拼发展的共同赛道上,尤其是要实现我市“保8争9”的目标,亟须各地干部群众树立“极限思维”,发扬“四敢”精神,拼出发展新优势,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请谈一谈如何理解和实现“地方敢闯”这一目的。
李春锋:基层乡镇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前沿,承担的任务最重,遇到问题最多。我认为“地方敢闯”,就是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难办的事办了,把难啃的骨头啃了,把难拔的钉子拔了。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要守初心。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最大努力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不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二要勇创新。一切路子都是改革闯出来的。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魄力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胆略,敢涉险滩,勇破堵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要强担当。要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干则必成。以过硬的作风抓落实,以严格的纪律强执行,在“挑重担、扛重责”中拼斗志,在“争第一、创唯一”中比干劲,掀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潮,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贺健:“地方敢闯”,本质上是地方干部敢闯,是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魄力,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回车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克服了“没人管、没钱管、没法管”的顽瘴痼疾,在产业发展上千方百计克服用地难、融资难、用电难等问题,闯出了路子,创出了经验,值得借鉴。各县市区也需要这类敢第一个“吃螃蟹”的典型。希望全市各地发扬“四敢”精神,勇于探索创新,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推动“敢闯”典型如潮涌动,共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