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星辰丨宇宙级考验,在太空中“盖房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中国星辰丨宇宙级考验,在太空中“盖房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作者:  新华社

135.png

点击观看视频


中国载人航天诞生于怎样的时代风云中?航天之旅背后都有哪些惊险时刻?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又是如何在太空中建立起来的呢?今天是4月24日第8个“中国航天日”,跟随新华社记者张扬一起,回顾中国载人航天高光时刻。

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这座中国人的“太空母港”,是如何在太空中建起来的呢?


肩负重任的“先遣兵”

作为空间站建设的“先遣兵”,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率先登场了。

交会对接试验是天宫一号的关键使命之一,航天员刘旺在太空中负责“百米穿针”……


天宫二号,则是首次试验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这是我国空间站长期飞行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之一。2017年4月,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完成了首次“太空加油”,标志着中国空间实验室的飞行任务圆满收官。


各大系统齐上阵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发射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具有纬度低、发射效费比高,射向宽、落区安全性好以及海运便捷等优势,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座发射场,开启了中国航天发射场布局“四足鼎立”的新时代。


为了“背起”货运飞船,运载能力更大的长征七号应运而生。面对吨位更大的空间站舱段,我们国家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横空出世。


发射神舟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发射天舟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以及发射空间站舱段的长征五号B,共同构成了“天地运输走廊”。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加速进行中。

太空“豪宅”生活

2022年11月,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一同组成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空间站从“一居室”变成“三居室”。


在空间站里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呢?记者张扬和航天员王亚平一起,探访了位于北京航天城的空间站训练模拟器。


神舟十三号乘组用了183天的小餐桌长什么样?私密与温馨兼具的睡眠舱里有什么?诞生了无数太空大片的舷窗又是哪一个?王亚平带你近距离感受空间站生活。


从1992年立项,到航天员飞天漫游,再到建设空间站,我们已经迈向太空,开启了中国的“天宫时代”。


故事还在书写

旅程还在继续

我们的征途

永远是星辰大海


出品人:孙志平

监制:樊华

制片人:张扬

策划:马原驰

撰稿:麦凌寒、吴雪聪(实习)

导演:赵世通

本集编导:麦凌寒

新媒体编导:宋育泽

记者:张扬、杨志刚、马原驰、赵世通、李桢宇、麦凌寒、宋育泽、吴雪聪(实习)、陈敬瑜(实习)

鸣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航天员中心

新华社张扬工作室制作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