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她力量” |
传承好家风 撑起“半边天”
妇女,在家庭中身兼母亲、女儿、妻子等多重角色,在社会上她们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她们也是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核心力量。在第113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前夕,记者采访了几位普通的家庭女性。她们以身作则,用心传承良好家风;她们言传身教,用爱坚守孝老爱亲;她们甘于奉献,用行动培育最美家庭。今天,一起来听她们的家风故事。
邓传碧在自己的窗帘店。
邓传碧
以身作则树好家风
“一个人只管勤劳,只管善良,只管人品至上,生活自然会回报你惊喜。”家住市城区的邓传碧老人一生自强自立,她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诚实善良、积极向上,其好的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引领着全家四代人向上向善的人生方向。
75岁的邓传碧身上透着一股不服输的气质。
偌大一个窗帘店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手上的缝纫活更是不输年轻人。邓传碧本是四川广安人,育有三子一女。因为弟弟妹妹都在南阳生活,1992年,她带着四个孩子来南阳做生意,成为原新华商城首批商户。邓传碧是个不愿向生活低头的人,她起早贪黑忙碌,用勤劳换取自己和孩子衣食无忧,她的勤劳上进也深深影响着下一代。
“我的小儿子上大学时靠勤工俭学挣生活费,他获得的奖学金全部捐给家庭困难的同学。我的一个孙女,上大学时也是品学兼优,奖学金捐给同学,毕业那年还被评为‘全省优秀大学生’……”邓传碧老人说,孩子们用刻在骨子里的勤奋和善良走好了自己的人生路,这让她很骄傲。
作为家中的长者,邓传碧有“权”但不专权,遇到大事,家庭成员共同商议再决定。就说后代的婚姻大事吧,她只提一条要求,那就是一定要把人品放在第一位。在她看来,每位家庭成员必须人品至上,常存仁孝之心,才能建设和谐幸福家庭。
她只读过四年小学,但是能把家庭和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得益于她终身爱读书爱学习,不断让自己成长。
“我的奶奶是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就躺平,她快70岁的时候用32天考取了汽车驾驶证,被网友们称为‘最励志奶奶’,这些年还学着用电脑、用微信、抖音等,紧跟潮流,给我们晚辈树立了榜样。”邓传碧的孙女周磊告诉记者。
如今,邓传碧一家四世同堂20口人。“儿女都很孝顺,孙辈也很争气,孩子们有一颗朴实善良的心,用勤劳的双手经营着各自的小家,我很知足。”她说。
刘娇(右)给母亲洗头。
刘娇
用爱撑起幸福之家
提起刘娇,新野县汉城街道芦庄社区认识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她上孝敬公婆,下相夫教子,对待自己久病不愈智力如孩童的母亲,更是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
刘娇今年31岁,娘家在镇平县。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当年因为家族贫困耽误了治疗,导致最终失去了语言功能,智力退化如孩童,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2013年,她的父亲患病离世,奶奶年迈无法再帮忙照顾母亲。这时婆家托人催促婚事,她提的唯一条件就是带着母亲出嫁。
“刘娇认识我儿子时,我们家是不同意的,她家负担太重了。但是我儿子看到刘娇在医院照顾她生病的父亲是那么精心,那么有孝心,认定刘娇就是他要娶的人。婚后我发现儿子的选择是对的,她不但对自己母亲照顾无微不至,而且对待公婆、教育孩子方面做得更好。邻居们都夸我们家娶了个好媳妇。”说起刘娇,她的婆婆王占明夸个不停。
婚后一年,刘娇和丈夫搬到了县城居住。丈夫要出去务工养家,公婆知道刘娇一个人要照顾孩子还得照顾患病的母亲,为不给刘娇夫妻添负担,坚持留在农村老家生活。闲暇时他们外出务工挣钱,帮衬儿子儿媳。刘娇对待公婆像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平时改善生活做了好吃的,她总是留一份送回老家。怕公公婆婆在外务工吃不好,她买的小零食总是源源不断地送回家。到了换季的时候,她也总是早早买好公婆要穿的衣服,公公婆婆的工友都羡慕他们娶了个好媳妇。刘娇的懂事和孝顺也成了公公婆婆在乡邻面前最值得炫耀的事情。
儿媳善良、孝顺,婆婆明理、大度,一家人相处其乐融融。刘娇的一言一行也影响着她的孩子。她7岁的儿子韦宇豪,现在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顾外婆,学会关心爷爷奶奶。
刘娇用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也为自己的幸福之家培塑了良好家风。
马俊玲陪儿子读书。
马俊玲
一路陪伴孩子成长
10岁的田雨辰,是一个喜欢读书、热爱运动、阳光向上的男孩,这一切与他有一位好妈妈和良好的家风分不开。
辰辰妈——今年52岁的马俊玲,是一名从教30年的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孩子的经验。儿子辰辰出生那年,女儿考入“985”大学,可谓“双喜临门”。如今,女儿已研究生毕业,留在北京工作。儿子在她和家人的陪伴下,健康快乐成长着。
“好习惯成就好未来。我们自小就开始培养孩子阅读能力、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马俊玲告诉记者,在辰辰一岁多时,她就有意识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生活中可以阅读的内容无处不在,教他认车标路牌等,潜移默化中,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孩子阅读的兴趣自然就更高了。
睡前阅读增加亲情交流。从辰辰两岁起,马俊玲和老公开始每晚在孩子睡觉前给他读故事,直到现在这个习惯还在继续。《巧巧兔》是辰辰两三岁时最喜欢的一套书,每次睡觉前,他一定会早早挑出其中一本,等着父母给他阅读,百听不厌。睡前阅读成了他们母子父子最好的一种交流。
从上幼儿园起,马俊玲就开始让孩子和她一起整理衣物、收拾玩具。到入学时,孩子已能熟练地整理自己的衣柜、书桌、房间,从不用家长操心。放学后先写作业再去玩。这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使辰辰变得自律,也让他学习成绩更加优秀。
辰辰在作文《我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家》中,是这样描述妈妈的:
妈妈说,恐慌和紧张情绪,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妈妈从来不把她的负面情绪传递给我。
妈妈说,我应该珍惜每一节课的学习时间,这都是每一位老师辛辛苦苦准备的。
妈妈说,生活中做个感恩的人,这样你就会常想着别人的好,永远以一种正能量去影响身边的人。
……
好母亲,传承好家风。在辰辰的作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在孩子成长路上从未缺席的好妈妈。(全媒体记者 徐蕾 于晓霞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致敬“她力量” | 铿锵玫瑰 拼抢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