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吴照伟)3月3日是第24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为普及全民听力健康知识,增强全社会听力健康意识,减少、控制听力损失和残疾的发生,有效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能力。3月3日上午,内乡县残联、县妇幼保健院联合在县衙广场开展了全国爱耳日科普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设置了横幅、听力检测、义诊、政策咨询等服务。残联工作人员和保健院的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听力筛查、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宣传咨询,并给来往群众讲解爱耳护耳及听力保健相关科学知识。此次活动共发放资料100余份,开展义诊50余人。
通过本次活动,使群众对爱耳护耳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增强了爱耳护耳意识,有利于养成健康用耳的好习惯,营造“人人爱耳。人人护耳”的良好氛围。
延伸阅读:
听觉是人类的重要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一3‰。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也可导致其在行为等方面明显的生理障碍。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障碍程度与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 能力的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终目的是使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得到早期、合理和有效的干预,最终能听会说,实现康复,回归主流社会。
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应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一般来讲, 确诊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儿,建议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选配助听器;中度听力损失者,建议6个月龄时开始选配助听器:部分中度及轻度听力损失的小儿,随访至 8-10 个月,确定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后,建议选配助听器。所有配戴助听器的患儿,均应定期进行听觉及言语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听力和言语发育评估。对康复效果欠佳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建议1岁左右进行人工耳蜗植。
编辑:李璐晔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