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古称“淯水”,是南阳的母亲河。白河,发源于河南嵩县攻离山,支流众多,水势渐大,绵延而下,在南阳城边奔流,在南阳城下翻滚,像一条玉带从城东、城南飘然而过,注入汉水,汇入长江,奔向大海。
记忆中,白河最早的桥,是城南那座漫水桥,由废弃的水泥板搭建而成。摇着两体小船的渔翁、贼眼飞转的鱼鹰,以及满脸风霜的摆渡艄公,依稀有些印象。但记得最清的,是过了漫水桥,到白河南岸树林里捉迷藏、粘知了、拾柴火。当然,也没少“祸害”枣林中的青枣和桑树上的桑葚。
而南阳烟厂用白河桥的彩绘做图案生产的“白河桥”牌香烟风靡一时,至今仍让不少老烟民们津津乐道。
有个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白河桥”香烟虽然不像猪肉、肥皂那样凭票供应,但也是个时常断供的紧俏货。某县的一个订婚喜宴上,男方招待女方客人用的是比较高档的“南阳红”香烟。女方家长认为这户人家“老鳖一”,买不来“白河桥”香烟,非要退婚不可。幸亏媒人软磨硬缠,拉着女方家长到糖烟酒商店“现场示范”,才挽救了那对恋人的美好姻缘。
1986年,南阳城区的第二座大桥——卧龙大桥建成通车,把南岸五里堡等一个个乡村放进了“城市圈”之内。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当时南阳地区最宽、最长的一座平板桥梁。但现在,却成了白河之上几座大桥中最窄、最短的“老哥哥”。
从桥北沿卧龙路西行两公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2022年10月1日,复建扩建的卧龙岗文化园正式开园。除了武侯祠原有的古建筑变化不大,整个园子比原来大了好几倍。这既是清代康熙年间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复建,也是蜀国故将黄权修祠祭拜诸葛亮以来有记录的第43次修建。
1993年,一道“彩虹”横跨白河南北,附近的漫水桥终于寿终正寝。因新大桥因紧邻古时的淯阳城门而命名为“淯阳桥”,老南阳人则因其形若彩虹,习惯称之为“彩虹桥”。桥上设八个弧形观景台,是白河之上的观景胜地。
现在,经过重建,新的淯阳大桥如一条条灵动飘舞的彩带,将北岸、南岸的大街小巷连在一起,将道路与景观绿化、人文、生态理念有机结合,把车行、人行、观光诸多功能集于一身。人行步道一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与原来的淯阳桥相比,由“记忆中的外婆桥”华丽转身为南阳新的“网红打卡地”。
桥上车水马龙,路上行人如织,街旁商铺林立,让这个百年以前的水旱码头,变得更为喧闹,更具人间烟火气。
重建的南阳大桥连接信臣路和迎宾大道,通向南阳绕城高速。桥头两对汉阙,桥上汉画护栏,两旁仿古路灯。浓郁的汉风古韵,更彰显南阳的淳朴与厚重。
2012年,乘着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在南阳举办的东风,“三桥三路”(南阳大桥、雪枫大桥、光武大桥和光武东路、雪枫路、孔明路)建成通车。
光武大桥号称“南阳之门”,是南阳城区首座拱塔斜拉式大桥。大桥西起滨河路,东至白河大道,通往姜营机场、高铁站。为纪念故乡南阳的东汉光武帝刘秀而命名。桥东数百米,汉韵楚风的“三馆一院”,其中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市图书馆偏重于汉韵,南阳市文化馆和南阳大剧院偏重于楚风,相映成趣。
从光武大桥下边穿过喧闹的游乐园,一侧是碧波荡漾的白河,一侧是水域狭长的“皮划艇训练基地”。再往前走,就是为纪念故乡新野县的光武帝皇后阴丽华而命名的“丽华公园”。园中的刘秀“云台二十八将”雕像、“光武中兴”浮雕群,讲述着东汉王朝在崛起与兴盛中的“南都贡献”。
南阳大桥
雪枫大桥
城市框架,随着一座座大桥的通车而逐步拉大。白河水面,随着一级级橡胶坝的建成而陡然延伸,变得更阔更美。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两岸的彩灯晶莹成串,七座大桥像七位婀娜多姿的仙女,挽手守护着喧闹而宁静的古城。
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轰鸣,绚丽多彩、形态各异的焰火在仲景大桥两旁的月亮岛、如意岛同时燃放,直冲云霄。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河南南阳:打响当头炮 拼出开门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