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共建云平台 智慧服务更便利 ——南召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运行综述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融合共建云平台 智慧服务更便利 ——南召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运行综述
作者:  

融合共建云平台  智慧服务更便利

——南召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运行综述


  南召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照“整合资源、优化共享、方便快捷、统一管理、凸显特色、推广应用”的建设运行工作方向,融合建设、全面统筹、便利应用,着力建成联县、通乡、贯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目标,着力为全县群众提供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智慧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有力推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

  融合建设更智慧

  实现物理场所融合。该县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县级志愿服务中心和县大数据中心统一规划,建在一栋办公楼内,实现物理场所相融相联,为进一步探索融合发展路径打下了基础。其中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服务中心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启用。

  做到平台系统互通。借助县融媒体中心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引进县联通公司等企业,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融媒体”的互联互通“云平台”系统,促进各类资源开放、共享,对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分析研判、整合拓展,促进各模块形成线上线下相互协助、紧密融合的服务模式,从而达到整合平台资源、优化互通、共建共享的目标。

  提升实践工作内涵。通过“四中心”融合发展,实现志愿者倍增、活动项目倍增、服务群众效果倍增。线下实体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及对文明实践所站线下场所站点的统筹管理,打破了数据资源互不共享的壁垒,实现县、乡、村(社区)三级联动,并在举办活动、开展宣讲、志愿服务过程中,将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融汇结合,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大力提升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下实践工作的内涵和利用率。

  全面统筹更系统

  实现联通县乡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实现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15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10个行政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的集中管理。全县各所、站之间通过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交互对接。文明实践活动信息通过云平台,实现快捷共享。

  统筹人和事。统筹推动全县各阵地、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和群众服务需求上“云”,通过“云平台”联通线下线上,实现一个平台管人、管阵地、管活动、管服务,对服务内容、四单服务、服务成效统一调控,对接整合各级实践阵地资源,与群众保持良性互动。确保管理更科学、服务更规范、活动更常态。

  串连点和面。试点先行建成1个县级融合“云平台”,联通15个乡镇和45个行政村(社区)。形成了以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中心点,辐射覆盖全域15个乡镇和45个行政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

  贴近群众更便利

  点单服务方便快捷。“一云多端(网站、微信小程序)”的服务模式,联通了服务需求与志愿服务资源,降低了志愿服务成本。现场扫码点单、小程序点单、电话点单等多种形式,帮助群众方便快捷的点单,中心第一时间派单,志愿者快速接单,最后群众线上反馈评价,形成了完整的服务链条。

  探索积分奖励良性循环。“云平台”开发了积分管理功能,上线积分兑换商城,探索实施“学时+积分”激励服务模式。平台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长和成效自动生成服务积分,积分可在积分商城兑换商品,激励志愿者高质量、高效率服务群众。宣传引导直观立体。除服务网站、微信页面、小程序等宣传方式外,在全县各中心、所、站设置智能一体化交互设备,搭载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展示系统,开通党的创新理论、实用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宣传栏目,全方位展示全县各阵地的实践活动和服务成果,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文明实践持续放大。平台建成以来,南召县志愿服务快速对接群众需要,大项目集中完成,“微心愿”各个满足。全县云平台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85个,志愿者15200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50场次,服务群众18000人。其中,6500人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蓝天救援队完成水上救援28起,爱心家园、救济山村贫困学生、关爱环卫工三个项目惠及900多人,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18个山村少年宫开展文艺支教185次。

(南召县文明办 供稿)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