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桑庄镇践行枫桥经验构筑“五三一”维稳新模式的调查思考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对桑庄镇践行枫桥经验构筑“五三一”维稳新模式的调查思考
作者:  史英 韩思远

  “枫桥经验”主要针对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管理方式。“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之后,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经验,成为新时代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

  

  近年来,邓州市桑庄镇认真践行“枫桥经验”,探索构筑的“五级调解三融合一会审”维稳新模式,成为践行“枫桥经验”的一项得力举措。

  

  强化责任,构筑“五级联调”。桑庄镇结合“枫桥经验”通过与职能单位及群众交流、探讨,梳理出“五级联调”,即村民小组(网格)调解、村级调解委员会调解、村支“两委”调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镇党委政府调解的五级调解机制。村民小组调解是由村民小组依法产生3名调解员,对本组的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进行调解,对未调解成功的疑难问题,及时向村级调解委员会汇报;村级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员由各村专职调解委员会主任牵头,从村里的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德高望众,会“和事”或者法律明白人中挑选5—7人组成,负责调解本村内各小组解决不了的信访问题,对调解难度较大的问题,写清矛盾纠纷概况和处理意见,向村支“两委”汇报;村支“两委”调解由村支书负责,调解本村疑难问题,若调解不成的写清矛盾纠纷概况和处理意见,及时上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由人大主席负责,人大办、信访办、综治办、司法所、村镇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军人服务站、国土资源所等部门负责人参与,调解各村上报的疑难信访问题;如果遇到比较棘手、难度较大的信访问题,由镇党委政府调解。镇党委政府针对特别棘手的矛盾纠纷由镇党委、政府牵头,组织相关单位人员,以召开听证会等形式进行解决。

  

  整合资源,实现“三调融合”。桑庄镇在调解过程中融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方面力量,有效化解矛盾。由镇党委、政府牵头,以信访办为主,整合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职能单位力量,成立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统筹“三调”队伍,使各职能单位既依法履职,各负其责,又统一联动,密切配合,形成调处矛盾纠纷的大调解平台,实现在不同类型矛盾纠纷中的调解优势。在司法所设立人民调解庭,按照合法自愿的原则,建立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派出所依法将治安案件或轻微刑事案件委托人在调解委员会调解。人民法院立案前(预立案)调解,出具人民调解意见,调解协议一旦达成,调解书具备相应法律效力。

  

  建立机制,坚持“每周一会审”。“每周一会审”是桑庄镇坚持每周五由信访办统计本周发生的疑难案件,提交镇联席会议研究,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周五主持信访联席会审会,相关班子成员、涉及问题村的包村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参加,汇报信访案件情况,分析调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疑点和遇到的困难,明确下一步当注意的事项及工作方法。对典型案件进行集体讨论、综合评估研判,能够当即解决的当即解决,不能当即解决的分包到具体责任人、责任单位。下周五之前能解决的包案干部不再参加会审会议,不能按期解决的下周继续参会研究,至到案结事了。

  

  通过实施“五级调解三融合一会审”信访工作新模式,推进了“枫桥经验”,丰富了社会有效治理内容,助推了邓州市“一抓三突破”工作,压实了镇村组三级责任,打通了信访工作最后一公里难通问题,激活了村组干部这一信访工作的“末梢神经”,革除了信访工作上边重视,村组忽视的陋习,将群众中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镇域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轨道。市级信访量由2021年的15起下降到2022年的3起;京省访近二年连续为零起,真正做到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人员不上行”。其典型经验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多家发表转载,得到上级有关领导的好评。

  

  桑庄镇“五级调解三融合一会审”维稳工作新模式运行几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配套措施与保障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出台《桑庄镇构建五级调解网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工作范围、调解主任选拔标准、工作要求等内容,对推进“五级调解三融合一会审”提出规范要求。

  

  严格调解程序。按照依法逐级走访的要求,推行五级调解,实施关口前移。群众的诉求,首先要到村民小组反映,由小组调解人员负责协调解决,小组调解不成功的,由村级调解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然后逐级调解,没有下一级调解意见,上一级原则上不予受理。

  

  凸显调解节奏。突出“实”字。所有参与调解处理问题的人员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用真心、下真功、出真力、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突出“快”字。对于新出现的不安定因素、信访问题以及突发性事件,调解人员在获得信息或者领导指导下,第一时间介入,面见当事人,联系网格长,走访知情群众,掌握实情,依法依规依情进行调解。

  

  强化领导接访。每天安排一名副乡级以上领导到镇信访大厅值班、接访、处访。若上访人反映有实质内容的信访问题,由包案领导、包村干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在三日内查明上访事由,并拿出解决方案。

  

  强化矛盾排查。确定每周一为各村矛盾排查上报日,对上周发生的各类不安定因素和出现的信访问题,各行政村进行梳理,建立台帐,集中上报镇信访办公室,突发事件随时上报。

  

  强化包案督导。凡市级以上交办的信访案件和镇自立案件,一律由党委书记签批交办,副乡级以上领导为包案领导。每周五镇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一次信访案件进展情况督查会议,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包案领导和责任人参加。对未停访息诉的问题,相关人员要参加会议,直到该问题妥善化解。(通讯员史英 韩思远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