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万物萧瑟。时间仿佛慢了,人们多了几分悠闲。这段时光若是放在宋唐,必然是文人墨客约在一处,烤烤火,赏赏梅,看看雪,品品茶,喝喝酒。古人们冬天饮的,自然是温热的酒,酒入肚肠,暖意迅速传遍全身,驱散了寒冷,找到了平衡,心情自然也就超然物外。这也许就是我们陷于城市喧嚣中的现代人,一直向往的那种“心中有风景,处处有风景”的古典写照吧。
唐代白居易当年贬官于江南,偶遇南方的冬天,发现冬日风景远没有北方那样萧杀,便有感而发:“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他的眼中南方的冬日是悠闲的:“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除了下馆子喝酒,在家小饮也是常态。宋代陆游《幽居》:“裋褐奇温等狐腋,寒蔬脆美敌熊蹯。冬来酒户微增旧,万事应须付一尊。”自己在家下厨做饭,衣衫温暖、菜蔬美味,都是源于乐观的心态。
一杯酒下肚,飘飘然似神仙。但古人也有喝高的时候,那种状态也成了另外一景。唐代韩偓《醉著》:“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江水、碧空,一望无际,村庄、树木,轻烟笼罩。渔翁喝醉了,没有人来唤他,一觉竟睡到了午后。等醒来才发现,洁白的雪花飘满了船头,整个世界一片令人惊艳的寂静。
以酒浇愁愁更愁。唐代杜牧被贬淮阳,心情不爽端起了酒杯,写下了《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和他一样,唐代韦庄在一个冬夜,也温上了一壶酒:“睡觉寒炉酒半消,客情乡梦两遥遥。无人为我磨心剑,割断愁肠一寸苗。”羁旅之情,故土之思,让人难以入眠。他乡的冬天,能温暖游子心的,或许只有暖炉上的酒了。
饮酒,不仅仅是个人的爱好,文人的点缀,也是一种风俗和文化。古时候的冬天,即将进入腊月,辞旧迎新,酒菜飘香,处处洋溢着喜气。宋代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酒好菜可以留客,古朴民风足以醉人。人们在屋子里温着酒,闲话家常,窗外冰天雪地,窗内暖意融融,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冬日意境了。
我和老魏都是饮者,常冬日对酌于市井之中。老魏出身清代御厨世家,善厨艺性豪爽,中国饮食智慧在他身上多有体现。他的易佰福黄牛肉酱,保留着赊店魏氏的百年传承,晒酱发酵、牛肉烹煮、调料配方上依然保持传统手工。他的易佰福调味酱系列,冬天更是大显身手的时节。无论是浇汤面、蘸饺子,还是做乱炖吃火锅,有了易佰福的提味点睛,马上胃口大开、酣畅淋漓,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老魏的易佰福牛肉酱系列产品,不仅有清真食品认证和出口食品备案“双认证”,而且在获得诸多行业殊荣的同时,今年又入选了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荣获“河南老字号”品牌,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等多项桂冠,拥有“南阳市调味牛肉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和“易佰福”“魏小福”“赊店魏氏”“赊店老街”“牛一坊”等品牌商标。
“有根、有料、有味、有情怀”,是老魏的易佰福食品的文化符号。虽然不能与经典古诗词相提并论,但却有某种意义上的异曲同工之妙。美食,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灌溉。正如作家高维生《味觉谱》所言:“我们寻找的,不是味道的记忆,而是记忆的味道”。一诗一词、一蔬一饭,其实都是世道人情的勃勃生气,人间烟火的热气腾腾。(魏小福)
编辑:马钰春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唐河县临港街道:“三个强化”抓实冬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