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渠,万福渠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幸福渠,万福渠
作者:  徐海林

幸福渠,万福渠

徐海林


  如果说林州当年是在内乡受到启发,建成了伟大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话,那么内乡则是受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不但把水的文章做得日益漂亮,而且也使兴县富民的大产业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林州有一条红旗渠,被列为“中国八大奇迹”之一,太多人因红旗渠精神而影响着自己的人生。

  内乡有两条大渠,万福大渠和幸福大渠,虽比林州红旗渠建得早,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历史。我联系到了这两条大渠发源地内乡县赤眉镇的文化学者曹老师,想和他一起踏访这两条大渠,也想听他讲一讲发生在这里的生动故事。

  1957年,面对内乡大部分乡镇缺水的现状,内乡在有地理优势和水资源优势的赤眉北老龙潭附近,打响了引湍工程建设的战役,沿湍河东岸建设东大渠,即万福大渠;沿湍河西岸建设西大渠,即幸福大渠,期盼引来甘甜的湍河水,给百姓带来万福,让百姓幸福。

  “在当时,引湍河水堪比登天还难啊!”

  “湍河沿高山峡谷而下,要在湍河边上建设引水工程谈何容易。”

  “精神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全县大打人民战争,硬是啃下了这一座座山,把水引进来了。”

  “你看,当年人们就是沿着这一面面陡峭的山坡开挖引水渠,他们在山顶固定好桩子,将绳索系好在腰上,人吊在悬崖峭壁上,打钎凿炮眼、放土炮、挖涵洞……”

  “千磨万击还坚劲”。在鱼贯口村杏虎崖,曹老师指着渠上面陡峭林立的山峰,给我讲述着内乡人民当年在这里奏响的时代壮歌。

  当时,县里成立了引湍工程指挥部,规划受益的乡村都组织参加,以乡为营,以村为连,安营扎寨,民工们吃住在工地,逢山凿洞,遇沟架桥,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自力更生,艰苦拼搏,没有机械,全是人工。

  内乡人民与天斗、与地斗的精神壮举,惊动了市里、省里和中央有关部委,上级曾组织有关方面到内乡参观学习。

  遭受无水之难的林州人1959年又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干旱……听说内乡县引水工程浩大,进展迅速,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就带领相关专家到内乡“取经”,于1959年10月发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研究“引漳入林”。1960年2月,开启了红旗渠建设的壮美历史。历经近10年,建成了闻名世界的“人工天河”。

  红旗渠,全长1500多公里,3条干渠,多条分渠,从山西的浊漳河沿太行山引到林州境内,让林州60多万人吃上了水,近5000万亩农田得到了灌溉。

  林州人超越了内乡,内乡人感叹林州红旗渠的伟大壮举。

  60多年过去了,每当内乡发展遇到困难时,内乡的党员干部就会走上湍河岸边的幸福大渠、万福大渠,思考内乡人当年的力量从哪里来;就会想到林州创造红旗渠的奇迹,感悟林州人民精神力量之强大,思索内乡发展的文章该怎样做。

  秋风习习,红叶漫卷。仰望湍河岸畔陡峭的山体,那青青的岩石上,我们总能发现当年青年突击队激励自己而镌刻着的一处处红色印记。而这半山腰间的大渠,缓缓流淌着的湛清湛清的水,则倒映着山的峻容。

  “这渠边原本是没有路的,因为有了挖山修渠,才有了这样的路,先是土石路,这些年又修成了水泥路、沥青路,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上小康的路!”

  如果说林州当年是在内乡受到了启发,建成了伟大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话,那么内乡则是受红旗渠精神的力量激励,不但把水的文章做得日益漂亮,而且也使兴县富民的大产业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沿渠走进鱼贯口村,这个小山村不仅富有红色文化,更富有生态文化。你看,从半山腰上的干渠里流下来的清水“哗啦啦”地绕到家家户户门前,不但方便着大家的生活用水,而且滋养出一连几个村的全国最大的无公害油桃生产基地,还造就出周围那一座座葱葱郁郁的“金山银山”。

  “这都是内乡当年的水利大会战给俺们带来的幸福啊!”正在门前水渠里洗菜的老大娘说:“你看看,你上哪儿能找到这么好的水啊!”

  是啊,为了让这清清的湍河水流进百姓心田,滋润广袤的土地,当年,内乡致力把“引湍工程”建设成“结瓜工程”——沿渠在适宜的地方建设一个又一个水库,将湍河水引进水库蓄起来,需要时再通过下游干渠放下去,通过条条支渠进入每一个村庄,浇灌万顷农田。

  “不负韶华不负卿”,当地的人们已把水库改名叫琴溪湖。

  琴溪湖,好诗意的名字啊!来自内乡北部原始森林里的湍河水积蓄在这里,浸泡出这一面面茶山的味道,微风轻抚,沁人心脾,真的好惬意啊!

  徜徉在琴溪湖边,咀嚼着琴溪二字,我仿佛看到湖水里倒映着一位妙龄少女在抚琴的优雅画面,继而又想到了内乡千年古县衙的“琴治堂”,想到了内乡县城西郊一年四季游人如织的琴治公园,想到了内乡城中居民撒欢儿的“外滩”湍河游览区,想到了内乡古城夜色下那光亮的美……

  此时此刻,这琴声,就在这湖面上飘荡,就在内乡大地上回荡……

  悠扬的琴声,为爱奏响,这就是内乡从“宛西洼地”中崛起的节拍,是内乡步入南阳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的节拍,是内乡朝着“四县一中心”目标铿锵迈步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节拍。

  这节拍,也是内乡湍河潺潺流水的节拍,内乡人当年用精神的力量引湍河水流涓涓流进百姓心田里的节拍,更是永不过时的红旗渠精神在内乡人灵魂里激荡着的节拍。

  红旗渠,幸福渠,万福渠,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的渠。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