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白河通航,听耄耋老人讲述城与水的情缘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十一白河通航,听耄耋老人讲述城与水的情缘
作者:  于欢

十一白河通航,让一位“老南阳”心潮澎湃——

听耄耋老人讲述城与水的情缘


微信图片_20221010172847.jpg陈东风(右)与李玉玺老人在研究资料。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牵牲口,一牵牵到马山口,吃鸡肉喝烧酒……”

  10月10日上午,记者在南阳市宛城区汉冶街道净土庵社区见到陈东风老人时,他正在与小自己一岁的老伙计李玉玺吟唱这首流传千百年的童谣。老人说,这是马队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日夜兼程的真实写照,也佐证了南阳昔日作为南船北马交会处的历史地位。

  陈东风老人生于1938年,作为一名热衷于民俗文化研究的老南阳人,看到淯水通航、未来通江达海的规划蓝图时,他异常兴奋,摊开平生所整理的资料,向记者娓娓讲述白河航运的风风雨雨……

  历史  汉水小长安

  早在清乾隆中期,豫西南盆地从东到西的唐河、白河、湍河、丹水四条河流可谓墙桅林立、一派繁忙。古老且繁忙的航运令沿线各码头皆是客商云集、骡马成队、商铺鳞次栉比,造就了“拉不完的荆紫关镇”“填不满的赊旗镇”“运不及的南阳城”等千古传颂。

  “发达的航运、繁荣的商贸,让南阳城在那个通江达海的时代异常耀眼!”陈东风如数家珍,描述着当年风华绝代的南阳航运。据《南阳县文史资料》记载,白河一年四季通航,航运长达275公里,六至八吨小木船逆水可达南召县的刘村,竹排可达南召白土岗。其中,南阳南关有船行5家,固定码头4个,每年4月至10月船行如梭,每日行船300余只,靠岸停船百只左右,桅杆林立,热闹非凡。逆水北上的有布匹、茶叶、丝绸等,顺水南下载有粮食、麻油、生猪等。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载曰:县南六十里瓦店,曰汉水之小长安也。

  水运优势得天独厚,在那个年代,水运亦决定着城市的命运。彼时的南阳城乐享着航运发达的红利,靠水吃水的各集镇经济繁荣,“金赊店、银石桥、铜瓦店、铁安皋”,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民间俚语见证着昔日的繁华似锦。

  往昔  白河岸边浪打浪

  南阳人的母亲河白河在1948年末至1949年初,成为支援解放军南下运粮载物的交通要道。那时的白河航线初期有船200余只,装卸码头有南阳、三十里屯、瓦店三处。1949年7月以后船只增到415只,载重1245吨,运粮700余万公斤。陈东风老人呷了一口清茶继续回忆:“1956年我在石桥读中学,一次从石桥坐帆船到白塔下岸回大寨村的家里,这是我最难忘的事之一!”“是啊,那个时候的白河仍是河面波澜壮阔,帆船点点……”老人的挚友李玉玺说。

  在两位耄耋老人的讲述中,昔日淯水绕城过的宛城美景呈现在记者眼前。

  将时针调回60年前,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铃声,木制水车已被人拉着穿过白河边的水门(现解放路临近白河附近)行至巷内,梅花寨内的老少循声拿着瓶瓶罐罐、水桶脸盆等容器纷纷来买水。甘甜的白河水就这样被运到城内大小茶馆和寻常百姓家,润泽芸芸众生。也常有调皮孩童在酷热的夏日赤脚跑过水门,再朝下蹦跳过几十级条石砌成的阶梯,一头扎进白河消暑。稍微远处的上游,屡有市民在清澈的河水中洗衣、择菜……

  “白河水很甜,比书院街和解放路里面三眼井的水要好太多了!”两位老人回忆着童年时白河岸边的人与事。

  站在水门朝北望去,是温凉河、护城河与白河形成的三河口,这里被老南阳人俗称为琉璃桥码头。若在水门朝下游走,片刻即到大寨门,这里也被称为宛襄渡口,即现在的淯阳桥所在位置。这两处码头水深坡陡岸曲,是天然的避风港码头,多少有志的南阳人在此乘船远行,去实现人生理想。

  “童年记忆中的白河客货船川流不息,除了城区的两个码头外,北岸大都可随时停船上岸,潮涨潮落的一湾淯水养育了整座城市!”

  “小时候,在阳光普照时站在河边放眼望去,整个河道白茫茫一片,不时有摆渡船跨越南北岸,河的南岸是成片的白沙滩和树林。现解放广场的区域则是一个弧度较大的河湾……”

  陈东风与李玉玺两位老人的回忆,仿佛铺开了一幅白河岸边浪打浪的美景……

  当下  通江达海指日可待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白河上游建成了鸭河口水库,白河航运暂时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熙熙攘攘的白河、商贾云集的城市,这一幕幕繁荣昌盛的画面始终被南阳人铭记。

  近年来,南阳市锚定“两岸并举、携河发展”战略,擘画“点亮白河、引爆南阳”蓝图,助推中心城区全面进入白河时代。

  10月1日白河通航的消息一出,骨子里镌刻着南船北马白河航运基因的南阳人之欣喜发自肺腑。

  泛一叶轻舟览两岸盛景,曾经的梦想照进现实。白河通航通游,让南阳市一河两岸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往昔“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的盛景正在逐渐绽放。

  退休之后痴迷研究南阳航运史的陈东风很是欣慰且感慨,在老人眼里,水运关系着城市的命运,南阳从曾经的经济第一梯队退出,源自交通方式的转变、铁路取代水运、南阳由四通八达变为闭塞落后。现如今,快捷便利的高铁已通、白河航运提上日程,他和很多老同志都认为,市委、市政府关于唐河、白河复航的决定顺民意得民心,建成后不仅重铸昔日航运辉煌,还将使地处中原腹地的南阳城再次通江达海,搭上经济腾飞的“顺风船”。

  84岁高龄的老人腿脚略显蹒跚,他已叮嘱孙儿意欲尽快去坐一坐白河游船,去见证这足以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去找回儿时的快乐,去感受南阳城日新月异的发展脉搏。他憧憬着不久的将来,搭乘轮船从南阳出发去看星辰大海……(全媒体记者 于欢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