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楚风汉韵 书写大美南阳 ——“著名作家写南阳”文学笔会活动侧记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品读楚风汉韵 书写大美南阳 ——“著名作家写南阳”文学笔会活动侧记
作者:  杨万里

品读楚风汉韵  书写大美南阳

——“著名作家写南阳”文学笔会活动侧记


参加笔会的作家们在南阳博物馆感受文物之美。

  秋日的南阳,天高云淡,折桂香远。

  10月9日至11日,参加由《钟山》杂志社组织的“著名作家写南阳”文学笔会活动的作家们深入宛城大地,穿行于南阳厚重历史文化和灵山秀水之间,他们拜谒医圣祠、品鉴南阳汉画、聚焦黄山遗址、体验规划展示馆、造访月季博览园.....全方位感受南阳传统文化魅力,用文化和艺术视角品读南阳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发展律动。

  在医圣祠、卧龙岗文化园等地,作家们紧紧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仔细聆听每个人文景观背后的历史渊源和精彩故事,了解南阳在历史发展中坚定的脚步和付出的努力,用既诗意又浪漫的情怀,去体会、感悟南阳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南阳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这里有医圣祠、卧龙岗、汉画馆,每一个名词背后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家、散文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雨花》杂志主编朱辉说,这次来到南阳,这座文化名城的历史丰厚、发展环境的绿色生态,让他十分震撼。

  他感慨地告诉记者,南阳厚重的文化底蕴让人震惊。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这片嗅得到历史人文浓重气息、触得到绿色发展脉搏的土地上,到处充满着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力量,这也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所以,对于南阳,我以后还会再顾、三顾。”朱辉说。

  在素有“南阳城市文化会客厅”之称的南阳博物馆,各种馆藏文物令人目不暇接。“全馆从装饰、布局,到陈列布展、展品内容,无一不体现着南阳独有的文化元素和特色。”文化名家们连声赞叹。

  走进汉画馆,灵石无言,却如一部像“绣”的汉代史,清晰地述说着历史的生动和灿烂。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散文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说,南阳的汉画让他记忆深刻。这是他第二次来南阳,从第一次看到南阳汉画,就让他念念不忘,品鉴南阳汉画成了他的一个梦想,为此,他还根据南阳汉画中的一块升仙图写了一首诗。南阳汉画馆是汉文化之窗,在这里可看砖塑万象,可听石说史话,让人流连忘返。

  行走在南阳月季博览园,作家们认真探索南阳人将月季产业化为美丽富民产业背后的秘密;步入气势恢宏的南阳规划展示馆,南阳的城市之源、城史变迁、总体规划尽收眼底,向人们展示着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

  “月季环绕的南阳城太美了,用‘满城文化半城水’来形容再贴切不过。”诗人、评论家、《上海诗人》常务副主编孙思在谈到对南阳的印象时,满满的赞誉之词。她告诉记者,她出身于一个医药世家,来到中医祖庭所在之地,有着十足的亲切感。近年来,南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和月季等特色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其谋求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让人敬佩。

  三天的采风活动,作家们一路步履不停,一路探究思考。古城南阳,在他们的心中变得越来越清晰,也更加生动、厚重和充满魅力。对此,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学文表示,采风之行让他们对南阳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今后创作中,他们会把更多南阳文化元素融入作品,让更多的人深刻认识、深入了解南阳,促进南阳走向更高、更大的发展舞台。

  南阳,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乘着时代浪潮、迎着历史机遇,正迈着铿锵的步伐走向未来!(全媒体记者 杨万里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