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仓房镇:
优化人居环境 谱好“文明宜居幸福曲”
只有环境美了,乡风文明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够得到提升。淅川县仓房镇坚持运用“12345”工作法,动真格、出硬招、求实效,强力推进“一旗双星”(文明宜居红旗,生态宜居星、文明幸福星)“文明宜居红旗”创建工作,让仓房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坚定一个目标
围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这一目标,成立仓房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构建起“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组、村组长和党员包户、群众参与”的集中整治责任格局,确保“六清六治”“四美乡村”等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紧抓两个重点
狠抓基本面整治,打好治理“组合拳”。以村为单位,组织“六大员”及村组干部和党员,集中力量清理“四堆”(柴堆、草堆、料物堆、垃圾堆),搞好全镇基本面;通过项目带动、政府奖补、村级自筹、群众参与等方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建好“四园”(游园、花园、菜园、果园)。
强抓常态化保洁,确保全域“无盲区”。在公共区域实行“六大员”网格化管理,利用周一、周四集中开展清扫活动;在村民家实行门前包干、户内提升行动,发动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做到常态化保洁;在镇村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学生带家长”活动,发动中小学生带动家长利用周末开展房前屋后清理,进而推动各户做好户容户貌日常保洁。
坚持三维发力
建好“景观点”。积极争取1800多万元的资金项目,修建了造型别致的滨江观景长廊、丹朱广场、橘颂广场、回龙庙游园等,让一个个靓丽的景观点在仓房镇绽放。
串联“风景线”。对村庄农屋后、菜园边、田垄间杂乱、不协调的小菜园、小花园进行统一规划、美化,利用废旧轮胎、废砖旧瓦等在刘裴、仓房等村建设一道道别致的“小围墙”,让昔日的垃圾场成为一道道充满乡土气息的亮丽风景线。
拓展“美丽面”。在做好重点区域整治同时,推动全镇同步开展整治工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扩大整治面,通过全域治理,逐步实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生动局面,不断提升乡村“颜值”。
落实四项机制
落实网格管理机制,织密责任体系。建立镇、村、组三级网格管理体系,整合全镇“六大员”嵌入186个网格,全面负责辖区户容户貌、秸秆禁烧、村庄保洁、河道保洁、污染防治等工作,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
落实示范创建机制,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户进行示范创建,树立典型拉高标杆,让群众学有榜样、干有目标。
落实激励奖惩机制,推动全民参与。对村、户、个人和“六大员”分别制定了奖惩办法。通过奖励机制,改变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群众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
落实多元投入机制,破解筹资难题。由村“两委”组织,拓展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村级集一点、政府补一点等渠道,解决环境整治过程中必要的费用开支,形成“全民参与、闭环管理、全域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
做好五个联动
做好党建促动,让旗帜“树”起来。以“主题党日”“志愿者活动日”“文明实践日”为抓手,组织党员、志愿者和广大群众,统一清扫主次干道,全面清理镇域垃圾,让党旗始终在人居环境整治一线高高飘扬。
做好宣传发动,让氛围“浓”起来。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促进群众从“站着看”变成“努力干”,营造“家家户户齐上阵、全民参与共治理”的浓厚氛围。
做好组户互动,让群众“动”起来。在落实“户月评”中,由村民民主选出理事会对所有农户进行评比,并以组为单位设立红黑榜,评出的先进户由村委聘请锣鼓队大张旗鼓的上门送“流动红旗”,对落后户进行“挂黑旗”“上黑榜”倒逼整改落实。
做好载体带动,让典型“活”起来。做实“仓房最美人物”系列评选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系列评选活动,用获奖群众的示范作用引领广大群众的行动自觉。
做好督导推动,让声势“造”起来。镇成立专职督导组,一周一排名、一周一通报,连续两周后三名的村支书在周一例会上作检查。目前,已累计下发督查通报14期,整改问题182个,整改率达96%。(通讯员 马腾 周文海)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淅川县仓房镇: 壮大产业发展 创好“乡村振兴奋进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