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秋思
王荣朝
宛城的秋,来得淡而不润,清而不静,就像纯粮酿造的酒,于甘甜清纯中叫人回味无穷。
秋,在郁达夫看来,无论什么地方都是好的。他说江南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不免怀念宛城的秋了。
宛城地处中原,四季分明。秋总也四平八稳,不紧不慢,来得淡而不润,清而不静,就像纯粮酿造的酒,于甘甜清纯中叫人回味无穷。
宛城的秋,到阴历八月中旬,才算有了秋的味道。暑气虽未完全散去,但到了夜晚,还是分外凉爽。夜幕降临,淡淡的月光,透过斑驳陆离的树的缝隙,影像含蓄而妩媚。月影摇晃,秋虫低鸣;葡萄架下把酒临风,赏月品茗,用南阳话说,那真叫个得劲儿!此时,即便易安居士犹在,怕也不会生发“人比黄花瘦”之叹惋吧!
宛城的秋不及江南,少了稻浪翻滚的气势而多了五谷杂粮的温柔。原野里一方方、一块块的不同作物渐次由绿泛黄,该收与待收的,是农人播撒汗水后的欣悦。这时节,田野、果园都透着迷人的色彩!举目眺望,满眼都是满足和愉悦。试想,如果江南的秋是温润如玉的淑女,北国的秋是清丽可人的靓妹,那宛城的秋便是丰韵饱满的少妇了。是啊,宛城的秋,不只有原野里无尽的金黄,还有月光下跳动的韵律、缠绵多情的一帘幽梦。若把古人的“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装进行囊,该是对宛城秋的礼赞与系念吧?
秋,怎一个“情”字了得!
住惯了宛城,抹不去土生土长的厚重颜色。只是面对久旱不雨的秋阳,心头那种“秋雨绵绵”的感觉便有些模糊了。近些年,除却秋风强劲有些不安分外,秋雨对大家来说,只是一种奢望了。它总是姗姗来迟,即便没有缺席,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哪像谚语所说的 “路粘不路粘,八月十二三。靠前不靠后,靠后下个够;靠后不靠前,靠前下半年”的淅沥缠绵?过去的路粘雨,一旦赶上,不下个沟满河平决不罢休。半月一二十天也不放晴,以致大多家庭没有干柴烧锅做饭。待到饭点儿,看谁家的灶房不是浓烟滚滚?呛得主妇们揉着眼睛,怨天怨地怨秋雨!怨过之后,有的宁可饿着肚子,也不愿待在厨房鼻涕眼泪一大把地活受罪。绵绵秋雨给生活带来了不便,但并不影响人们对宛城秋的钟情。
不知是自作多情,还是秋风撩人,每当秋风乍起,便会想起宛城王府山的沧桑,博望坡的烟尘;想起地动仪的辉煌,刘秀于牛背上开创帝业的传奇。风雨宛城,岁月悠悠。怀揣着秋风,总也忘不掉医圣祠浓郁的翠柏,山陕会馆过往的繁华;忘不掉花洲书院琅琅的书声和宛城大会战惨烈的旧影……宛城的秋,在白河平静的流淌中沉淀了岁月的峥嵘!
我喜欢宛城“涓涓玉露团团月,说尽秋情草下虫”的夜趣,也喜欢“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春华秋实……闲来极目长天,耳闻风摇梧桐,难免萌生“红他枫叶白人头”的无尽感慨!然而,秋永远是美好的,尤其宛城的秋,在收获成熟的同时,又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与惦念。她不仅承载了四季的荣枯轮回,也仿佛承载了固有的责任与使命,在时光的长河中给人留下无尽的秋思与笑容……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这秋日街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