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秋日街头
水兵
青春是美丽的,青春的理想更是美丽。她们母女正在共同描摹着一幅画:像远飞的大雁,正向目标高处飞翔。
这是秋日街头的一幅场景:在学校后面一棵行道树下,可能是母女俩,母亲撑着伞站着,伞下,是穿着校服的学生,正低着头香甜地吃着午餐。
一个人的小餐桌上,两碗菜,一保温汤盒。菜,一个是清烧小白菜,一个是土豆炒肉片,还有一个白馒头,学生正拿在手中,吃去了大半。
我下班路上,不紧不慢地走着,猛然被这俩人午餐景象震撼,好奇与敏感,便走上前主动搭讪:
“您好,这学生是您女儿吧?”
“是啊,亲闺女。”
“咋不在学校食堂吃?这人来人往的街上,多不方便。”
“孩子从小就身体弱,又有些偏食,怕她在食堂吃不好。”
“那就在附近小吃店吃点,不是更好吗?”
“怕不卫生,经济也负担不起。”
“可这街头午餐,风里雨里,总不是个长法。这样送餐,多长时间了?”
“从高一到现在,两年多了,都习惯了。”
“噢,学生是毕业班,明年要高考。”
“是啊,越是任务重,越是不敢大意。”
“何不就近租个学区房,更好地照顾她?”
“家庭条件不行啊,我们两个都是下岗职工,她爷爷奶奶是乡下来的,姥姥姥爷也都需要照顾。”
“那可苦了您了。”
“为孩子能念好书,我们啥苦也能吃。”
“孩子成绩好吗?”
“好!总是班级第一,有时是年级第一。”自豪感自然绽放。
“那好啊,孩子优秀,什么都值得!”
“是啊,孩子有梦想,想上清华,我们就是再苦再累,心里也高兴。”
“又不下雨,你打个伞干嘛?”
“习惯了,天晴时挡灰遮阳,下雨时,遮风挡雨。”
“你一个人送饭,她爸爸不来吗?”
“他跑出租,中午吃饭时比较忙。他也想来送,亲亲女儿,可得挣钱啊。我不会开车,不然,也想替替他。”
……
我和母亲的谈话要结束时,孩子也吃完了,抬头说一声:“叔叔好!”眼镜后面,一张清秀白皙的脸如一幅秋水画。
“闺女真漂亮!”我不由说出声。
“谢谢叔叔!”姑娘拿起小桌上的水杯和书本,说声:“叔叔、妈妈再见!”一溜烟跑了。背影中,蓝天白云般的校服像一朵镶边的云,更像一朵秋天的花。
我离开了小餐桌,向前走去,回头再望,母亲正收拾着碗筷、桌椅、煲汤锅。
秋日的暖阳花影般晃动在她脸上,多么温情善良的一副面孔啊!岁数也不过四十出头,后扎的马尾更显年轻俊美。可怜天下父母心,多美的母亲啊!
不光女儿有梦想,母亲不更有梦想吗?心中有光,在最低处也能发出。
青春是美丽的,青春的理想更是美丽。她们母女正在共同描摹着一幅画:远飞的大雁,正向目标高处飞翔。
行进的路上,我在猜想:可能母亲年轻时,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最美的理想,她想在优秀的女儿身上,找回自己的梦,找回自己曾经的青春。岂止是她,还有孩子的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无限的中国父母心啊。
想到此,望望天,我的眼睛被高楼大厦分割的阳光照射着,有点酸涩,有点湿润。
我不由想起了我的父亲,著名画家罗中立笔下《父亲》的形象。
想起我高中复读时,父亲鼓励我说“只要你有志气,愿意继续读(书),我就是砸锅卖铁,拉棍要饭也供你(上学)。”父亲不多的话语,让我真切感到:最真挚的情感,都是钢质的,掷地有声;最朴素的思想,都是最简单的,直抵人心。
再回头,那位母亲已骑上电车。九月的阳光披着金丝,有一缕从母亲右脸颊滑下,映照着她唇角坚强的自豪,得意的微笑。她打算让好吃的饭菜,喂养着女儿更快地长出翅膀,飞高一些,再高一些,离天空近一些。
也许,她们并不介意,露从今夜白。她们只关心,健康和学习,孩子努力学习,母亲如常送饭。
这一代一代望子成龙的父亲母亲,丰盈饱满着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的田间地头,传递着爱与责任,无怨无悔,光芒永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