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网评|刨根问底 有问有答
——”七问“评
张中科
8月4日,南阳网在微信公众号发表一篇题为《为什么襄阳宜昌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朱是西七问“为什么”!》的文章,直击沉疴,振聋发聩,引起了强烈共鸣,网民纷纷留言,多达500余条。这些留言,或赞扬或答复或对比或献策,充分感受到网友的热情和对南阳未来发展的期盼。
@linda:“南阳需要这么一位实干能干的领导!”;@新时代:“因为南阳相对交通闭塞,走不出去请不进来,见识不够坐井观天。”;@Book思议:“因为襄阳是工业城市,汽车产业的集聚,各类配件研发生产运输成本低,交通也发达。南阳是农业城市,汽车产业基本凋零,只有人口和劳动力价格优势,营商环境还差。”;@持之以恒:“南阳也应该把人才留住!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都去了别的城市了!”
从网友留言看,真正给出具体答案的并不多。笼统说“我们的一些干部观念不新、视野不宽,盆地意识浓,缺乏敢为人先的精气神”等诸如此类的回答,并不都是想要的答案,没有深入和具体回答。
怕就怕,“南阳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也开了,朱是西发出的七个“灵魂拷问”也问了,一些人还是无动于衷,“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感觉问得很对,直击南阳市产业发展的短板和痛点,“我”认可,但“我”手无良策,“我”也无计可施。你说咋办就咋办,糊弄一会儿是一会儿。
有问得有答,能把这七个问题回答出来,才能做到身体力行、做到深入思考,才能理清脉络,找到真正问题之所在。胸中有丘壑,方能下笔如有神。能真正把这七个问题搞懂搞明白,也就找到了南阳的结症,才能对症下药,妙手回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针对这七个问题,面向全社会有智之士征集答案。寻求答案的过程也许是痛苦的,但也是成长的过程、认识的过程、升华的过程。
南阳的发展非一朝一夕之功,非一人一策之力,与每个人休戚相关。羡邻百花香,瞻树万木春,望洋兴叹,无济于事,只能徒留悲伤。
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不能坐井观天,不能临渊羡鱼。先把问题搞清楚,先把答案弄出来,按图索骥,方能事半功倍。
附“七问”:
1、同样是党的领导,同样的环境政策,为什么襄阳宜昌的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势头强劲,而南阳的产业却一直摆脱不了小、散、乱、弱、短的弊病,至今没有一个产业突破千亿级?
2、为什么襄阳宜昌能够吸引宁德时代、吉利、比亚迪等大商名企,招引那么多百亿级项目落地建设,而南阳的招商引资却一直不温不火,招不来大项目好项目?
3、为什么襄阳宜昌的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不到1个月,而南阳的项目建设要么缺土地、要么缺资金,落地难、推进慢、见效迟?
4、为什么襄阳宜昌搞城市建设不缺钱,建设速度快、质量好、品位高,而南阳一说搞城建,就各种困难,融不到资,推进缓慢,城中村遍地的现状迟迟得不到改观,甚至对市委市政府重抓城市更新提质,还有不少“杂音”“风凉话”?
5、为什么襄阳宜昌的企业个头大、潜力足、发展好,而南阳的企业就做不大做不强,百亿级企业的数量微乎其微?
6、为什么襄阳宜昌的营商环境都排在全省前列,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高,而南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度不可谓不大,措施不可谓不硬,要求不可谓不严,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政府效能低、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7、为什么襄阳宜昌能够抢抓机遇、搭上快车、放大优势、借势发展,而南阳总是抓不住政策机遇?
编辑:张中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反思“七个为什么”奋发作为争一流 系列评论 | 为什么招不来大项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