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非遗文化的无限生机 ——南阳市政协专题调研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纪略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焕发非遗文化的无限生机 ——南阳市政协专题调研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纪略
作者:  段平

焕发非遗文化的无限生机

——南阳市政协专题调研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纪略


  南阳玉雕、南阳烙画、内乡宛梆、方城石猴……这些丰富多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这些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到南阳文化的迷人魅力。这一切,得益于南阳市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的保护和传承。


  日前,南阳市政协调研组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在历时一个多月的调研中收集整理了大量有益建议和意见,为更好地开展传承和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重保护留住文化的根


  透过厚重的历史文化,南阳市充分发掘和保护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精髓,让那些尘封或即将消失的珍贵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彩。如何让独特的文化根脉得以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南阳市各级政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各县市区均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形成了市、县、乡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为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后继有人,采取政府、非遗协会、传承人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各级非遗保护部门坚持常态化普查,通过实地调查等多种方法,真实、系统、全面记录南阳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情况。


  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项、省级代表性项目55项、市级代表性项目219项;1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8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70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南阳市已形成了完备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是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最多的省辖市之一;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在全省处于第一梯队。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件彰显南阳文化特色、助推南阳大城市建设、提升南阳知名度的大事,尤其对于丰富南阳市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提升文化软实力、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南阳市政协副主席李德成说。


  走出去打响文化的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一直备受市政协关注。多年来,南阳市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助推南阳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民族传统节日期间,南阳市积极发动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保护机构及文艺表演团体,举办丰富多彩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宣传等活动,深入推进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


  各县市区组织宛梆、板头曲、大调曲子、三弦书、盘古神话、镇平玉雕、方城石猴、西坪民歌、越调、皮影戏等优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到山东、陕西、湖北等地进行展演、展览。


  南阳市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全国非遗曲艺周等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平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仵海洲参加文旅部举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通过展演展示,南阳的非遗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影响力、美誉度大幅提升。


  省级非遗唐河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方清亮对此深有感触。他带着汉画和拓板、拓包,足迹遍及北京、西安、深圳等30多座城市,进行古代画像石、碑文等历史遗迹的拓片和传拓技艺交流,也与南阳汉画和唐河传拓技艺一道一次次走出国门,走向广阔的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为宣传南阳厚重的汉画像石和南阳历史文化名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勇创新融入文化的魂


  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不断创新中发展。


  如何培养非遗传承人?如何建立系统的保护体系?如何使非遗适应新时代……调研组在调研中深入认识问题、研究问题,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委员与专家们满怀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围绕这些问题各抒己见,希望能够推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


  政协邓州市委员会建议,要加强对非遗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保护,多渠道筹措非遗传承经费,持续加大非遗宣传力度,打造非遗产业、开发非遗项目,才能让非遗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


  市政协调研组认为,传承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南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构建科学保护体系,通过“生产作坊+传习所+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非营利保护扶持模式和“工厂+博物馆+传习所+文化观光旅游线”人文生态整体保护模式,科学分类保护。要加强传承制度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大力开展学校传承,有效提升传承质量和增加传承人数量。要发展非遗文创,深入挖掘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因素、经济价值,培育打造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突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文化业态,开发适合大众康养、休闲、体验的文化和旅游产品。


  “市政协围绕我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工作深入调研,提出了科学规范、操作性可行性都很强的对策建议,我们将认真吸纳借鉴,更好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南阳市副市长刘江说,全市上下要坚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资金投入、队伍建设、政策保障等措施,有力推进工作开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活力。(全媒体记者 段 平)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