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红薯变身“金疙瘩”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淅川县:红薯变身“金疙瘩”
作者:  罗一琛 杨振辉

建设副中心 奔向新辉煌 |

淅川县:红薯变身“金疙瘩”


  7月31日,在淅川县盛湾镇姚营、王沟、旗杆岭、袁坪等村的山坡上,一列列被打理得整整齐齐的田垄伸向远方,一株株颜色嫩绿、叶茎茂盛的红薯秧贪婪地晒着雨后的太阳,生机勃勃。

  淅川“三大宝”,红薯、南瓜、龙须草。红薯种植,在淅川有多年的传统。“盛湾镇几乎都是丘陵坡地,加上地处丹江口水库西岸,日照充足,更适宜发展红薯产业。”正在田间考察的镇党委书记杜轶介绍,为了改变传统种植中品质较差、产量不高、销售不畅的问题,盛湾镇以“星旗同创”活动为抓手,引进专业技术公司,打造集培育、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红薯深加工产业链条,确保红薯丰产、群众增收。

  “苗由政府购买,免费发给我们。”正在施有机肥的姚营村种植户全浩杰,直了直腰板说,栽苗前,镇里组织大家到企业的示范田现场培训;栽苗时,有技术人员为农户面对面指导。“过去栽红薯是直插在地里,每棵只能结一两个。现在是‘一插二卧三抬头’,即30度斜角插进田垄,再让红薯苗卧倒贴土,芽苗头部露出3片叶子即可。这每棵下来,能结七八个,产量大增。”全浩杰兴奋地说。

  盛湾镇镇长周江涛介绍,为了支持红薯产业发展,公司统一购种育苗,发放给合作社、农户种植,待红薯成熟,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镇里还投资230万元购买了适合山地耕作的起垄机、杀秧机、起红薯机等小型农用机械,并成立合作社,方便农户使用。”周江涛说。

  政策给力,服务得力,产业发展就有动力。目前,盛湾镇共有900余户农民种植淀粉薯、西瓜红、紫薯等近1万亩,人均增收2500元。(全媒体记者 罗一琛 杨振辉)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镇平县:掀起大抓项目新热潮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