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鼓干劲 全力建强副中心
——南阳市委七届三次全会在全市各界引发强烈反响
7月29日,南阳市委七届三次全会召开,全会精神在全市各界,特别是党员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围绕“党员当先锋、企业当主力,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这一主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聚焦产业振兴
筑牢强市根基
全会提出,省副中心城市建设基础在产业、核心在工业。要以产业强市行动为抓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加快构建优势突出、聚链成群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产业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卧龙区委书记吕志刚、社旗县委书记张荣印、西峡县委书记周华锋一致认为,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已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锚定先进制造业主攻方向,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兴、优化布局与提升层次并举、去落后产能与增优质要素同进,强力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全面提升主导产业支撑力、传统产业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爆发力、现代服务业引领力,加快推动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我市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贡献力量。
抓产业就是抓项目、抓招商。市商务局局长杨振中、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局长徐明表示,将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在补链延链强链中的主渠道、快捷键作用,聚焦全市21个重点产业链,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发扬“六皮”招商精神,瞄准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地区、中部地区“五大战区”,紧盯头部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三类企业”,持续招大引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动能。
优势产业聚木成林,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滋养。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孙大明、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中心主任曾庆欣表示,将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不断完善惠民利企举措,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排忧解难。
激发创新活力
增添发展动能
全会提出,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大力实施创新创业行动,促进创新链同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中光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智超、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创奇、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高英新等企业界代表纷纷表示,科技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市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让科创企业倍感振奋,将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创新资源,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创新,聚焦重大课题,攻克“卡脖子”技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市科技局局长张梅表示,会议绘就了发展的新图景,为做好下一步科技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全市科技部门将着力打造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围绕打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在制度改革、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做足文章,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践行绿色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
全会提出,“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是南阳市建设省副中心城市的方向路径。要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域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是淅川最大的优势,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表示,淅川县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放大经济效应,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清、民富共赢的良好局面。
市林业局局长余泽厚表示,加强生态建设和修复,高标准抓好国储林项目实施,不断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建光表示,将坚持源头治理、控新治旧、标本兼治,突出精准治污、依法治污、铁腕治污、全民治污,统筹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作为基层工作者,宛城区黄台岗镇党委书记黄振、唐河县临港街道办事处主任孙丽同样感到振奋。他们一致认为,会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和实施路径,为南阳的发展绘制了美好蓝图。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要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加强民生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让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锚定奋斗目标,坚定必胜信心,脚踏实地、顽强拼搏,风雨无阻、砥砺奋进,为实现“绿色崛起、美丽富民”,建设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贡献力量、增光添彩。(全媒体记者 王鸿洋)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河南南阳:古老的护城河涅槃重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