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鸭河口水库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工程师魏昭军——
甘甜雪山水,浇灌出幸福新生活
魏昭军(左)检查防洪堤施工
水乃万物本源。在干旱少雨的哈密地区,东天山的雪山融水,从古至今都是当地百姓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为让群众喝上放心水、让水患不再威胁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援疆两年多来,水利工程师魏昭军,奔波于伊州区大小水利工程现场,穿梭于乡镇河道、堤防工程,坚守在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一线,用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守护百姓安危,用甘甜雪山水,浇灌出伊州百姓幸福新生活。
扎根基层 让群众吃上放心水
伊州区二堡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该区2020年重点扶贫项目,主要解决当地农民“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饮水安全问题。援疆伊始,作为水利工程师的魏昭军,便接下了监管这项工程的重担。
为将这项民生工程监督好、管理好,在工程施工的6个多月时间里,魏昭军吃住在二堡镇,198公里长的管道,他跑了个遍,哪里有阀井,哪里有户表井,魏昭军摸得一清二楚。白天,他顶着烈日在戈壁滩上督促工程进度、检查工程质量,解决工程技术、设计变更问题;晚上,他召集项目各方举行研判会,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阻点难点。为严把工程质量,从管沟开挖、钢管焊接、阀件安装,到阀井浇筑、户表井砌筑,再到道路恢复、工程验收,每一个环节他都按规范严格管理,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在魏昭军的监督管理下,该工程于当年10月30日完工,彻底解决了二堡镇9个行政村5484户14621人的饮水问题。
“以前我们的自来水供水管径细,老化锈蚀严重,不但水压小水质差,还经常停水。”二堡镇奥尔达坎儿子村村民丁江龙告诉记者,由于管道埋得浅,一到冬天管道就会冻住,到春天解冻后才能来水,用水极不方便。“自从魏工带领大家改造了自来水管网后,不仅水压大,水质也特别好。管道深埋后,冬天再也没因为冻管停过水,一下解决了我们多年的大难题。”
情系民生 兴修水利保平安
2021年,魏昭军由于工作调整,开始负责伊州区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他至今仍清晰记得第一次去水库检查时的情景,“当时去的是柳树沟水库,我们从公路上拐下来后,又在戈壁滩的土路上跑了将近40公里才到目的地,整个人都快颠散架了。”为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每个月,魏昭军都会和同事们一起,对全区水利设施进行实地检查,伊州区19个大小水库、80个雨量报汛站,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一直放着一张伊州区防洪体系及规划示意图,方便他能迅速开展工作。
伊州区面积广袤,北靠雄伟的天山,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干旱少雨的特殊气候。大面积的戈壁滩,储水性极差,当降水量超过每小时10毫米,就要进入应急状态,防范因降雨带来的次生灾害。修筑改建防洪堤,成为魏昭军两年来紧盯的重点民生工程。今年,位于西山乡的防洪堤改建项目开工建设,每次去工地,魏昭军都要徒步行走几公里,详细了解施工进度、工程质量、遇到的难题等,从不放过任何细节。
在魏昭军的组织实施下,目前,伊州区柳树沟三道岭镇段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伊州区乡镇防洪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保障行洪通道的畅通,保护了附近的农田、居民区、河道,使安全行洪能力、防洪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大幅减少洪水漫入周边农田的几率。
完善机制 有效防范重大灾害
作为伊州区水旱灾害防御办负责人,魏昭军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初心,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协调联动、注重科学调度,有效防范重大灾害,有力维护全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工作中,魏昭军和同事们一起,深入各乡镇、水库、水闸、防洪堤等水利工程设施,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对全区乡镇、街道、园区防汛专项预案进行审定,督促23个乡镇(街道)分别开展综合演练。坚持雨前预警、雨中叫应、雨后巡灾原则,严密做好灾害防范应对。2021年,汛期应对天气过程24次,依托预警调度制度,依据雨情水量,实行分区分类分级调度应对,精准做好灾害信息预警。
除此之外,魏昭军还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完成了《2021年伊州区防汛抗洪应急演练方案》、《哈密市伊州区水旱灾害人员应急转移方案》、《伊州区防汛抗旱工作机制》等编制,完成《伊州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修订,让防汛抗旱工作在乡镇调度、运行管理等方面更加规范化。
由于工作突出,魏昭军自援疆以来,年年受到表彰。2021年5月24日,经过组织批准,魏昭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既然来援疆,就得为伊州百姓留下点什么。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瓜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也是我来援疆的出发点之一。如果伊州群众有需要,我愿意再干三年,让天山雪水成为浇灌百姓幸福生活的生命之水。”魏昭军说。 (南阳日报特派记者 张曦 赵明禄 文/图)(南阳日报哈密7月20日电)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杨维永:书写乡土生活 添彩乡村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