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通讯员曹寻)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教体科局“双减”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双减”工作,规范办学行为,淅川县九重一中以精准化管理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积极探索在“双减”背景下,把“学知识”和“育人”完美结合,全面提高我校素质教育实施。
减轻作业负担,变重复机械的书面作业为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按照作业管理的相关规定,从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等方面要求全体教师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不越底线不违规;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美育、体育、劳动、综合实践的教学要求,设置了“劳动作业”“实践作业”“德育作业”等不同类型的作业。作业设置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具体做法是:
劳动作业主要体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劳动教育基地里,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让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学习到简单的生活技能,体会父母的辛劳,从小养成劳动习惯,从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成为一名劳动小达人。
实践作业是结合传统节日布置创意作业。在科学小实验、书画创作、手抄报、黑板报创意手工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德育作业是让学生在家和家长共同完成。帮家长洗脚、捶背,为家人做一次饭等等,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还将素质教育延伸到家庭与社会,带动了家庭锻炼。
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从源头抓起,提高备课实效,提高“四十分钟”质量。师生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进行教学创新,改变教与学的方式。通过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工具,新颖、创意的教育方式,提高授课质量和学习兴趣。
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开设多种社团,把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德育发展、学业成就、实践活动、身心健康有机融合。社团聚焦健康体质提升,开设了乒乓球、篮球课程;聚焦艺术素养提升,开设了合唱、美术、电子琴课程;聚焦文化素养提升,开设了书法、科技、写作课程;各种课程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体验快乐,收获成长。
道阻且长,行且将至。淅川县九重一中将不折不扣落实“双减”政要求,全校上下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真正实现“为学生减负,促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做到令家长放心、令社会满意。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