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仓房镇:蜈蚣产业铺平产业路 星旗同创唱响振兴歌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河南省仓房镇:蜈蚣产业铺平产业路 星旗同创唱响振兴歌
作者:  周文海

  淅川县仓房镇地处丹江口水库西岸,春季回暖快,偏东南风多。4月阴雨天气较多,5月常有大风出现,初夏多干旱,中、后夏降雨较多。阴暗、潮湿、温暖、通风,十分适合野生蜈蚣生存繁衍和室内外养殖。

  

  “我们门市部收到最大的一条有20公分。老客户、刘裴村张春朴夫妻俩一夜最多照过一千多条,还有几个七八百条的老客户。年轻人腿脚快,晚上照的时间长,单是蜈蚣这一项,一年净收入一万多元不是问题。”淅川县仓房镇中草药收购门市部张老板介绍说。

  

  像这样固定的收购门市部、连通大小商贩,仓房镇附近不下100个。


image.png


  “我们生产组位于长江防护林、库区周边,占地面积大,一晚上捉个大几十条不成问题。”侯家坡村林庄组陈女士说,“儿子勤快懂事,暑假期间,一晚上平均照10几根,一个假期照的收入,够他大学一个学期的零花钱。”

  

  记者在现场看到,乡亲们的方便袋里全是蜈蚣:有刚用竹签绷好的,有绷好晒干的;有还冷冻着的,有已解冻过的;有绷不好怕亏了尺寸需要老板重新绷的,有捉了放在酒水里还迷醉着的,还有一落地就活灵活现四处逃窜的。

  

  刚接过钱的迎香苑老板刘清峰说,每天晚饭后转一圈,大肚腩跑下去了,消化好了,入睡也舒服了。昨晚散步40分钟的同时,照了11条,今早22元入账!


image.png


  仓房人常说,“在仓房,只要肯出力,就不怕挣不到钱,就不会吃老本。”就蜈蚣这一资源来说——农历三月中上旬,群众可以在荒地里扒蜈蚣。农历四月到九月,群众以照蜈蚣为主。包括部分干部职工在内,都是晚饭后一边野外散步,一边照蜈蚣。“照蜈蚣大军”里有开着小汽车的,有骑着电车、摩托车的,还有步跑的。一到晚上,仓房的山岭、沟渠、村道、地头,灯光交织,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遇着高温、夜雨,大大小小的蜈蚣如千军万马横空出世、肆意穿行。群众提着水桶在雨地里只管抓,忙得顾不上查数量。有时还后悔自己拿的“桶小了、头灯电量不足了”,又冒雨返回,取了大容器、大电瓶灯过去,彻夜不归。遇到不够尺寸的,群众都自发的放回大自然。第二天一大早真金白银直接到账,收入相当可观!


image.png


  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仓房镇坚决贯彻“两山”理论的结果!他们守好一库碧水、深化污染防治、筑牢生态屏障,呵护绿水青山,强化生态管护。全镇造林绿化率达到90%以上,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98%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仓房镇在做优做强“北缘柑桔”主导产业的同时,发展壮大艾草、中华红头蜈蚣特色产业,巩固提升传统种植养殖产业,发挥磨沟、侯家坡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引领作用,将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今年三月份以来,实施蜈蚣特色培育等“五大行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柑橘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培育、村集体经济壮大、人人持证),争创“五星支部”(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过硬星),争创县级“产业发展”等“三面红旗”(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全面落实。


image.png


  “全镇群众捕捉野生蜈蚣,每年有400余万元的收入。不仅如此,群康养殖投资860多万,现有蜈蚣存量2000多万条。从产卵到出售,恒温养殖10个月、常温一年半。今年准备出售三分之一,六七百万条。按每条最低5元计算,年产值3000多万。群众在群康蜈蚣养殖基地认养,合作社免费提供黄粉虫、面包虫等饲料,全程技术指导,承诺全部回收。农户每年养殖1-2万条,每条养殖费用返还1元,户均增收1-2万元。农户自建养殖池养殖模式,可获得产业奖补,这些都足以实现群众增收的目标。”仓房镇领导如是说。

  

  蜈蚣产业铺平产业路,星旗同创唱响振兴歌。(通讯员周文海)


编辑:马钰春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