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网评 | 岂能 以“丑”为美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网网评 | 岂能 以“丑”为美
作者:  杨青晓

岂能 以“丑”为美

杨青晓


  谁曾想,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就连教育部也高度重视,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可见,这件事不小。

  一张小小插图,何以引发国人强烈关注?个中原因,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

  看看人教版数学教材里的那些插图,里面的人物眼距过宽,塌鼻子,还有过高的发际线、咧开的蛤蟆嘴、肥大的肢端、臃肿的胳膊,吐舌头、翻白眼,毫无美感可言,让人看了极度不舒服!

  如果单是“丑”,也就罢了。令人气愤的是,里面的插图,竟还有文身、裸露、猥亵等违法和不良文化的影子,这样的插图,悄无声息地走进人教版教材,而且已有十年,让千千万万纯真可爱的稚嫩儿童“耳濡目染”,我们情何以堪?

  这让我想起早些年一度风行的“丑”书法。有那么一小撮人,以“丑”为美,不仅把书法界弄得乌烟瘴气,更玷污了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传统书法艺术。如今,少儿教材的插图,出现以“丑”为美的苗头,这当然应当警惕。好好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形象,在某些人的笔下,被肆意勾勒成一个个“病态娃”,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西方用“眯眯眼”来丑化国人的往事。

  美是什么?我们把什么样的美植根于孩子的心灵?这是时代之问,我们无法回避。在以往的教材插图中,就不乏名家画作,他们沥血创作的人物插图,让人终生铭记。时至今日,在不少人的脑海中,儿时教材里的经典插图,“慈祥的母亲”“革命先烈”“少年英雄”等众多人物形象还时常浮现眼前,温暖并激励着人们前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就拿教材插图而言,我们理应把最好的形象、最美的价值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熏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有幸的是,5月28日,教育部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重新组织专业力量绘制教材插图,确保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新教材;对全国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教材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已成立工作专班,全面负责小学数学教材插图整改工作,确保今年9月1日前全面整改到位。

  更令人欣慰的是,就在几天前,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方面主体责任,切实提高教材建设水平,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网网评 | 为“口袋公园”点赞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