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一环
陈向阳
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生的一门独立课程。消息一出,一时之间舆论哗然,支持者有之,质疑者有之。
所谓劳动课,实际上即“德智体美劳”中的“劳”,这“五育”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慢慢演变成了唯分数至上,劳动课等非考试课程被冷落和边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开设劳动课,不是说要借此给中小学生分配更多的体力劳动,在根本上说,它其实是一门常识课。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将来又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十指不沾阳春水,感受不到劳动者的艰辛、父母的辛劳,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无从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眼高手低空中楼阁,缺乏实践的支撑,感受不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也就无法体会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快乐。
从教育部目前公布的方案看,每周1课时的劳动课真不算多,劳动任务也不算太难。劳动课程设置10个任务群,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较为科学实用。如让五六年级学生学会用简单烹饪方法做2至3道家常菜,可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会一辈子都用得上。
理论知识重要,实践经验同样重要;学习文化重要,学会生活一样重要。此番教育部发文,更大的意义在于传递一种导向。劳动课未必只是为了教会中小学生更多的生活技能,其真正的用意,还是要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劳动锻炼,让现代青少年对劳动价值有更多的认同。
今天的孩子们有多少能够真正理解古人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劳动课回归课堂,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劳动教育的重视,通过劳动去培养人,这是最重要的。适当的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不仅可以让他们学会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能力、增长生活见识,还能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往深层说,劳动教育更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通过劳动课,可以让孩子养成尊重劳动的观念和热爱劳动的品质,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这些优秀品质想必是家长们所乐见其成的。
一言以蔽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字字千金,都是经过多年总结摸索才得出来的。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开设劳动课,是要让更多的孩子能真正感受劳动的魅力和价值,养成“动”起来的习惯,这也是锻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重要一环。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网网评 | 运动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