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好南阳故事提供鲜活的考古素材——
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南阳占俩
夏庄遗址出土的铜器。(资料图片)
3月14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杂志主办的“2021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举行。南阳黄山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安阳陶家营遗址、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和南阳夏庄遗址,通过专家无记名投票后脱颖而出,当选为“2021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
据了解,论坛共有10个考古项目参选,包含5个主动性发掘项目,5个配合基建发掘项目。参评项目涉及文明起源、仰韶文化研究、夏文化研究、商周考古、都城与城市考古等多个领域。而五大考古新发现南阳就占了两个,不但彰显了南阳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范,也为更好地认识华夏文明历史、讲好南阳故事,提供了鲜活的考古素材。
黄山遗址 玉石手工业“生产基地”,发现中原首个史前码头
南阳黄山遗址位于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南白河西岸,西南距独山约3000米,是“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化进程研究”重点项目。
近年来,从大量象征着财富的猪下颌骨出土到7000年前玉石工匠墓被发现,让黄山遗址备受世人关注。黄山遗址是中国最早的玉石手工业“生产基地”,在这里,还发现了中原首个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山遗址考古领队马俊才在论坛上介绍,黄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在南阳盆地中遗址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丰富,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基本特点,为探讨豫西南地区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关键材料。
“黄山遗址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制作遗存以独山玉为资源支撑,其他地方玉材为辅,大致存在仰韶晚期‘居家式’作坊群向屈家岭时期‘团体式’生产模式转变的规律。”马俊才说,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玉石器手工业体系的空白。
考古学家还在黄山遗址西侧发现了一条仰韶和屈家岭文化人工运河以及一座码头。这条人工运河宽27米、深7米、长500米左右,与东、南、北三面的古河构成了大型环壕聚落,面积近30万平方米。
“这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能力。”马俊才说。
夏庄遗址 楚国高等级贵族墓群,发掘出“驾六马车”车马坑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凤剑在论坛上称,备受关注的南阳夏庄遗址是战国时期一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群,考古发掘出“驾六马车”车马坑。
夏庄遗址位于卧龙区石桥镇龙窝村夏庄自然村东一条南北走向高岗上,西200米左右为泗水河,东距白河约9000米,以一座有封土的大型主墓为中心,两侧排列着中小型的陪葬墓。
夏庄遗址是战国时期一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群。它保存完好,陪葬墓排列整齐有序,布局严谨,依据墓主人身份高低由中间向两侧依次排开,规模宏大,特征鲜明,实属罕见。
提及夏庄遗址,总绕不过“不见冢”三个字。
“王子朝携周典奔楚”是春秋晚期影响深远的重大文化事件,《左传》《史记》等均有记载。据推测,主墓“不见冢”墓主人很有可能就是“携周典奔楚”的周王室继承人王子朝。王子朝是周景王的庶长子,在争夺周天子之位失利后,携周王室之典籍和青铜礼器,南奔楚国,但之后这批珍贵的古典籍不知所踪。有专家认为,夏庄墓地出土的青铜礼器规制很高,但器物非常薄,呈现出流亡政府的特征。
王凤剑介绍说,目前夏庄遗址共发现6座车马坑,主墓(M1)西侧有车马坑1座,北侧有车马坑5座。陪葬车马坑中出土了1辆6驾马车,意义非凡。 根据墓葬布局、形制结构以及出土器物等初步推测,夏庄墓地的年代为战国中期前后,主墓墓主人至少为封君或更高级别。
通过体质人类学鉴定,墓主人大部为男性,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部分墓主人肢体有伤残。初步判断该墓地不是家族墓,应该是与战争有关的楚国将士墓地,大部分墓主的死亡可能与战争有关。夏庄墓地的发掘,对研究楚国殡葬制度、等级制度、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全媒体记者 王平)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他用奉献点亮生命之光 ——追记南阳市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秘书长徐品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