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院士专家恳谈会侧记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院士专家恳谈会侧记
作者:  陈琰炜 赵倩 王鸿洋

借船出海向未来  助力发展高质量

——南阳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院士专家恳谈会侧记


  3月的北京,春光普照、万物滋荣;3月的北京,群贤毕至、灵思泉涌。

  3月12日,南阳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院士专家恳谈会在北京举办。9名院士、4名专家齐聚,共商发展大计,助推南阳快速跨越、高效突破。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转型、人才培育……4个小时的时间里,观念在碰撞,思想在交融,力量在凝聚。

  共聚一堂——

  助力南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亲临南阳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作为在外的南阳人,倍感骄傲!”

  “副中心城市的定位这一发展机遇十分难得,南阳未来可期,我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

  …… ……

  恳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民盟中央副主席王光谦等南阳籍院士专家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院士专家们带着为南阳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高水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出谋划策的共同课题,从四方相聚北京。

  恳谈会上,秦英林、朱书成、孙君庚、王军、樊崇、王馨等南阳企业界代表率先发言,大家围绕生猪养殖、先进铸造、现代农业、防爆装备制造、数字乡村建设、装备材料等产业转型升级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相关诉求。

  针对南阳企业界代表的发言,院士专家予以积极回应,一致表示愿意把南阳当作科研项目的“试验田”、技术转化的“孵化地”,把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南阳产业更好地延链补链强链造链,为高水平建设副中心城市提供强大支撑。

  创新引领——

  注入澎湃动力

  长期以来,科技创新为南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龙成集团、牧原集团、中光学集团等企业在创新中不断前行。院士专家们一致认为,建设副中心城市,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阳市委、市政府打出了科技创新的组合拳。”申长雨说,“要继续下大力气,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两处提到知识产权,希望南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知识产权也是保护创新、支持创新。”

  王光谦建议南阳主动对接,争取与清华大学深度合作,树立校地合作新标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先进科学技术优势,促进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大为认为,引进式创新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可通过引进技术、引进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助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浙江清华长三角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荣毅超指出,南阳科技创新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此次与院士签署联合筹建张衡实验室备忘录,是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将发挥自身优势,与南阳有实力的企业加强合作,深化产学研用结合。

  “要打造创新名片,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引导创新链、产业链在南阳布局。同时,大力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力争在重大项目建设、绿色金融改革、科创金融发展等重点领域有新作为,撬动副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何秀超说。

  产业升级——

  夯实崛起根基

  产业的高度,决定城市发展的高度。恳谈会上,院士专家们一致认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是不可替代的“顶梁柱”“压舱石”,要打造特色支柱产业,夯实发展根基。

  “南阳实施产业强市行动,加快推动防爆电机、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装备、数字光电等产业向千亿级迈进,可见加快发展的决心、劲头很足。”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玉明说,他的团队已与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目前研究项目进展顺利。下一步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更深层次合作,为南阳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说,要将南阳打造成为创新名城、大学名城、产业名城,三者互相融合、协同发展,才能与副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

  恳谈会上,王占国院士团队代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刘峰奇与镇平县人民政府、中光学集团、南阳人才发展集团,共建院士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许为钢与想念集团、南阳人才发展集团,共建院士工作站,合作种子育繁推一体化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谯仕彦与桐柏县人民政府、京行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院士工作站,合作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3位院士、专家立足各自领域,分析相关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为产业转型升级明晰了路径、提供了技术支撑。

  做强产业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认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建议充分发挥南阳籍法学家群体作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发展。

  人才驱动——

  厚植发展优势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和发展,归根结底都要靠人才驱动,必须把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抓,以人才优势厚植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

  杜祥琬说,南阳要强,关键在人才。要高端借智借力,用好南阳籍在外人才资源;要提升教育质量,将高校办好办强办出水平,培养更多本地人才。马大为表示,要把职业培训做好,培养出一批有技能、懂技术的人才。

  “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过程中,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新清说,人才发展战略应当脚踏实地扎实推进,使招聘来的人才有施展才能的舞台,避免“花了大价钱引进的人才用不了、留不住”。

  大家一致认为,要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成就人才,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集聚人才,创造成长成才的条件培养人才,激励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支撑南阳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

  把目光聚焦在南阳,把技术投放在南阳,把成果转化在南阳,这是院士专家们的殷殷桑梓之情。南阳也铿锵有力地作出庄严承诺。“南阳一定会倍加珍惜这次机会、这份感情、这段友谊,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全力配合和支持,为更好地合作交流创优环境和条件!”市委书记朱是西的承诺让与会院士专家倍感振奋。(特派记者 陈琰炜 赵倩 王鸿洋)(南阳日报北京3月12日电)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