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双九”战略开新局—— 淅川:万顷库区“绿生金”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淅川“双九”战略开新局—— 淅川:万顷库区“绿生金”
作者:   申东 杨振辉

   “发展林果,一举三得。一来绿化荒山,涵养了水源,二来林果丰收,带富了乡亲,三来风景好转,带动了旅游。”3月10日,在淅川县大石桥乡,林站站长杜廷玲边为果树修枝边介绍道。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淅川时指出,“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一年来,淅川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双九战略”为引领,大力绿化荒山、涵养水源,以生态优势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微信图片_20220311161745.jpg

  绿化荒山


    “绿饭碗”鼓起钱袋子

  淅川,曾有着河南省面积最大的石漠化山地,高达125万亩。植被稀少、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以前望着大山直发愁,我们守山守水守着穷。”老城镇杨山村村民杨超峰回忆。

  “为落实生态、富强、美丽等‘九个淅川’建设,我们先后引进了一大批生态产业企业,出台了扶持软籽石榴、杏李等林业产业发展意见,整合涉农项目,捆绑使用,集中投放,重点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做到基地建在哪里,项目就跟进到哪里,实现水清与民富的双赢。”淅川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梁虎兵介绍道。

  杨超峰借着这股“东风”,将自家的12亩地流转给企业。“土地流转费每年收入近4000元,在基地务工每年又能收入2万多,再加上基地的收益分红,每年收入3万多元。”杨超峰掰着手指向记者盘算一年来的收入。

  据了解,淅川县累计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林业产业38万余亩。2021年,全县林果总产量达3800万公斤,产值6亿多元,3万多名库区群众捧上了“绿饭碗”、鼓起了钱袋子。

  破瓦房有了“好钱景”

  “白天摘野菜,晚上听水浪、闻虫鸣,还有头顶星空伴入眠,一到长假,孩子们就非要缠着我来这里看星星、游丹江。”在盛湾镇瓦房村游玩的张女士乐呵着说。

  如今游客络绎不绝,但在2015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方圆百里都嫌穷的“破瓦房”。“乡亲们缺财路、没出路,住得破瓦烂房,屋顶有漏缝,一抬头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瓦房村党支部书记王红伟回想起过去的生活,还是一把辛酸泪。

  2016年,村里通过山水资源优势,引进企业对原有民居进行了升级改造,为昔日的破瓦烂房,加盖上了星空顶,让以前望而生叹的“穷风景”,成了村民们致富的“好钱景”。十几岁就外出务工的方桂香,也主动回家办起了农家乐,“一年流水都能有10余万!”方桂香笑得合不拢嘴。

  “淅川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产业是旅游。今年以来,县委全面推行实施九大行动、建设九个淅川的‘双九战略’,切实把淅川林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坚实靠山。”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说。

  目前,淅川已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建成林旅融合示范园40个,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16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好生态成了强磁场

  18.3万亩的环库生态隔离带,49.7%的森林覆盖率,连续14年新造林合格面积位居全省县级前列,如今的渠首大地,推窗见绿,拥绿而眠。

  在金河镇的银色港湾康养服务中心,门前鹳河曲水环抱,携百里青山蜿蜒不止,米黄色的公寓楼依山而建,与“天然氧吧”相映成趣。这个总投资近3亿元的康养项目,正是被淅川的“生态强磁场”吸引而来。

  “山好、水好、空气好,这里简直是森林康养的‘天堂’,我一到淅川,就知道我来对地方了,在淅川投资的最大原因,就是这良好的好生态环境。”康养服务中心负责人激动地向记者介绍到。

  青山绿水不仅造就了美丽宜居家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来淅川投资。据悉,像银色港湾一样通过生态优势引进的企业已超过60家,累计投资已超1亿元的丹江湖·中润森林康养园建设如火如荼、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名单中淅川磨沟森林康养基地光荣上榜……

  “未来,淅川还将紧紧围绕“双九”战略,在绿色生态铺就的底色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点燃新经济动能,为淅川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凝聚强大动力。”淅川县长王兴勇说道。(特约记者 申东 杨振辉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