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南阳两会 |
答卷2021干出新气象
一年来,在南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毅改革、果敢创新,有效应对了疫情、汛情等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说2021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二;
◎规上工业增长10.5%,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二;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高于全省8.6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三;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4%,高于全省9.1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五;
◎税收收入增长11.2%,高于全省8.4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五;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增速全省第五;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左右;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总体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为近6年来最好水平。
亮点2021
市场主体总量达到64.4万家 稳居全省前三位
◎生产供给保障有力。粮食生产再夺丰收,总产达到142.7亿斤;工业生产持续恢复,投资增长22.1%。
◎内需市场有效激活。累计争取使用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政策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741亿元,全省第一。
◎市场主体发展迅猛。市场主体总量达到64.4万家,稳居全省前三位。
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8亿元
◎制造业提质取得新成效。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07个,新增国家级、省级绿色和智能工厂8家。
◎新兴产业培育实现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分别增长9.6%、15.3%。
◎现代服务业转型迈出新步伐。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8亿元,增长40%。新创成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8个、省级示范县3个,总数全省第一。
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876个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新增省科学院南阳光电技术研究所等省市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20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家、省创新龙头企业8家。
◎“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深化。2020年度营商环境评价跃升8个位次、提升幅度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宛西欧”“宛渝欧”班列成功开行。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876个。
◎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标本兼治强生态 绿色低碳增量扩容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达268天,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平。
◎节能降碳持续加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扎实推进,获评A级企业6家、绩效引领型企业7家,实现零的突破。
新建游园绿地95个 打通断头路卡脖子路5条
◎中心城区面貌大幅改善。“四改一治”持续加力,完成拆迁38万平方米,新建游园绿地95个,打通断头路、卡脖子路5条,新竣工道路7条。世界月季大观园西园、火车站广场及地下空间利用、污水处理厂三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
◎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整合提升先进制造业开发区15个,实施百城建设提质项目539个。西峡县成功创建全省第二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7.3万名监测对象有效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月季、玉兰、艾草等规模稳居全省第一,“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
新增城镇就业8.2万人 新增三级医院10家
◎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15项重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新增城镇就业8.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万人。
◎健康南阳建设扎实推进。新增三级医院10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家、总数居省辖市第一。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验。
◎教育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张仲景国医大学新校区开工建设,17所完全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9万余个。基础教育保持全省领先,普通高考实现“十一连增”。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等节会。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反恐防恐、涉疆服务管理两个“升级版”创出南阳品牌,连续7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社旗县委宣传部召开述职工作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