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手记
感悟殷殷为民情怀
本报记者段平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仔细阅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条条朴实贴近民生的具体举措,一个个直观翔实的数据目标,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深刻的决策智慧。政府工作报告从实处着手、在细处用功,饱含殷殷的为民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总结成绩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毅改革、果敢创新”奋斗所得,到锚定目标“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鞠躬尽瘁的为民情怀、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头、善作善成的能力本领,勠力攻坚,砥砺前行”……综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果说有一个关键词贯穿其中,无疑就是“为民”。从对生产总值、人均GDP增长值的预期目标,到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稳定扩大城乡就业、加强社会综合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不仅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凸显,而且始终被置于最高位置和优先序列。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人大代表全瑞英动情地说,学习报告,让大家深刻感悟到市委、市政府坚持发展为民的思想,和不负人民重托的使命感。正如报告所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只要我们“咬盯目标不放松、扛牢责任不懈怠,走正路子不折腾”,增强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我们一定会无愧于人民。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报告给百姓的“干货”、实惠不胜枚举。浸透在报告背后的,是人民政府为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是迎着问题上、对着问题改的务实态度。百姓小期盼与民生大情怀在这里交融,微观民愿与宏观民生在这里汇聚。
会场上,代表委员们笔耕不辍地记录在本子上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深思熟虑,更是所在行业、地区群众的关注与期盼。分组讨论中,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群众关切的话题贯穿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彰显。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资政,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良策,也是为民履职尽责的体现。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南阳全面建设省副中心城市开局之年。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所体现的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为民生”上出实招,在“惠民生”上下硬功,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南阳必将在新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