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春到邹庄看“三变”
水泥路面平整宽阔,光伏路灯整齐明亮,文化墙面图文并茂,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花草树木赏心悦目……2月4日清晨,太阳冉冉升起,邹庄移民新村的邹子金抓拍了一张“新村日出”图分享在朋友圈,“今日立春,祝福家乡!”
邹子金是南阳师范学院大一学生,尽管她离开邹庄移民新村才半年,春节回家后每当踱步于村头巷尾,都会禁不住感慨:半年多来,村子变美了。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附近的淅川县九重镇邹庄移民新村共有175户750人,2011年6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从16公里外的油坊岗村搬迁到这里。
“不仅村庄变美了,咱乡亲们的腰包还变鼓了!”邹子金的爷爷邹新曾介绍,2015年,村里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试点项目资金,按景区标准建立了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主要种植猕猴桃、莲藕、葡萄等。配套水路电,实施土地改良,架设滴灌设施,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集采摘、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全村300余人从事果蔬产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产业兴,百姓富。“以前每年我最多挣两三千块。公婆身体不好,两个孩子在上学,丈夫外出务工,生活常常捉襟见肘。”村民张广仙说,“现在生活好了,家里3亩多地流转给公司,每亩地每年租金860元;平时在果园里剪枝、摘果、施肥、除草,一天60块钱,加上产业奖补、移民后期扶持,一年多收四五万元。日子越过越好,衷心感谢共产党!”
“来村里的客商越来越多,过去冷冷清清的村庄,人气突然变旺了!”邹新曾的儿子邹会彦说,自己积极拓展致富门路,开起“农家乐”,销售土特产。
如今的邹庄村,发展潜力满满:规模化养殖场、烟叶烘烤车间、标准化养殖小区……一项项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和项目建设,铺就了邹庄村的致富路。
“目前,我们正在深入挖掘邹庄的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和田园生态文化,提出了建设‘大邹庄’战略,与邻近的水闸、下孔、孔北等村统一规划,穿珠成线,打造集红色研学、农耕文化研学、农旅休闲等于一体的‘大邹庄’观光带,探路振兴精准发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说。(特约记者 杨振辉)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新春走基层 | 淅川县滔河乡:节约过节 从餐桌做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