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话虎:看看文物上的“虎元素”》走进南阳市文研所
这些文物真的好“虎”
乔保同介绍虎文物
如虎添翼、生龙活虎、虎虎生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多年来,在南阳市的考古工作中,发掘出了众多有着虎元素的文物。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一起寻觅历史长河中的“虎”,看看这些“虎里虎气”的文物吧。
汉代四神镜(左)、龙虎镜(右)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珍藏不少从春秋时期到明代的具有虎元素的文物,其中,两件春秋时期的玉虎,是1993年在桐柏县月河镇1号春秋墓发掘出土的,根据这座墓葬出土的青铜铎上铭文“养子白受之铎”,推测该墓主人为春秋中晚期养国国君受。玉虎均为片状,背部光素无纹,正面雕刻侧视龙首纹、勾连云纹和虎纹,立姿卷尾,纹饰细密繁缛、形象栩栩如生,代表了当时玉雕工艺的最高水平。西汉灰陶钫壶是在市一中38号汉墓出土的,这件文物由两部分组成,下部是一个伏卧姿的虎,虎背上承钫壶;壶方形,鼓腹两侧有对称的铺首衔环,子母口上承盝顶形盖。南阳市文研所负责人、研究馆员乔保同介绍说,壶是水器,虎力大无穷,背负着沉重的承器,“它奇特的造型,充分体现了汉代民间艺术工匠的巧妙构思,也表明了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汉代陶塑艺术珍品”。
仙人乘虎汉代画像砖(局部)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还珍藏有征集于新野县樊集乡的仙人乘虎汉代画像砖,画上,左一人着长袍,袒胸作奔扑状,持戟刺之;右一人着长袍,前弓步,徒手搏击;两个武士形象的人,似为方士;中间一仙人,体小如鸟,背后生有长大的羽翅,双手握缰,驭虎飞腾;一牛两角如锥,翘尾曲颈,奋力前冲;牛、虎上方有奔鹿和飞翔的马,牛尾端还有“大路”二字,后肢间饰蟾蜍一只。这块画像砖雕刻的动物人物动感十足,反映了汉代民间工匠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水平。
西汉灰陶钫壶
春秋时期玉虎
据了解,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年将重点推出《虎年说虎——虎年文物展》,同时还要推出《玉魂——中国古代玉器展》《究极之境——中国古代乐舞俑特展》等,通过考古文物精品展,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探寻先民们走过的足迹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2021年我们就和国内其他博物馆强强联合,推出了《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玉出山河》《珠联璧合——商周方国玉器联展》《天地蕴灵——比德君子——南阳地区出土古玉精品展》等7项展览,今年再整合南阳文物资源推出3至5项文物展,希望通过展览让人们近观文物、触摸历史,同时提升南阳的影响力、知名度。”乔保同说。(全媒体记者 李萍/文 于鸣/图)
云悦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 两卷《老南阳》阅尽家乡事 2022年春节我们以书会友品茗论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