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
培训
“我们将以此荣誉为动力,认真开展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大队长崔纪新在会议上要求。
该大队始终将“执法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持续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全力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执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和社会效果。
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成立以大队长崔纪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股室、中队负责人为成员的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将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与日常执法工作同步安排部署,制定《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方案》,详细安排部署执法服务相关工作,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股室、中队负责人带头干的良好工作机制。
服务
强化服务理念,稳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为民服务意识,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大走访、”活动。着力从转变执法人员的执法理念入手,坚持开展“执法为民”、“换位思考”大讨论活动,确立“以德执法、以情执法、以公执法、以纪执法”的执法理念,“一视同仁、一丝不苟、公平公正、规范执法”的执法要求,促使执法人员由“官本位”观念逐步向“民本位”观念转变,由“管制”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由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由突击性向长效化转变,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队领导班子成员利用“走访日”,常态化到运输企业开展“大走访”,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征询对交通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开展“路政宣传月”,组织执法人员深入货运源头企业、砂石料场,进村入户宣传交通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
宣传
转变执法方式,全力提升执法服务效能。印发《服务型行政执法“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管理制度》,明确上门服务频次,行政指导要求等。在执法工作中采取提示、约谈、建议、回访等方式进行行政指导,督促企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预防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今年以来,根据外省、本市公安交警部门抄告的违法车辆及人员信息,及时对昌盛物流、福安达、鸿运物流等企业召开集体约谈会,多次对神威运输公司、锦辉物流运输公司、顺通出租车辆公司进行上门服务提示,帮助企业堵塞安全管理漏洞。内乡锦辉物流公司等多家运输企业送锦旗表示感谢。成立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行政调解室工作职责、行政调解受理范围,制定了行政调解流程图,妥善处理日常管理和行政执法过程中,与本机关行使行政职权有关的各类争议纠纷,促进了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的衔接和有机融合。积极探索“互联网+行政执法”模式,将治超非现场执法流程、处理违法行为所需证件等相关要求生成二维码,挂在服务平台上,方便车辆经营者查阅学习。
感谢
实行柔性执法,努力打造群众满意交通。在执法实践过程中,采取提醒、示范催告、劝导等方式,指导行政管理相对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主动纠正违法行为。一是“四个到位”。即“一查到位、一纠到位”、“一办到位”、“一访到位”,促进规范执法。二是案前预警。在实施行政处罚前,对违法行为较轻、社会危害较轻等违法行为,实行温情提示,予以警示告诫,以说服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坚决执行市交通运输局出台的17条免罚、10条轻罚清单。三是案中救济。案件处理过程中,明确告知行政当事人寻求行政救济的渠道,告知可采取听证、复议、诉讼的形式,不搞强权执法。四是案后回访。实行案件回访制度,定期上门走访、电话回访、约谈等形式进行回访,看当事人违法行为是否改正,危害后果是否消除,教育引导违法者守法经营,帮助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完善监督机制,加大执法风险防控和监督。制定《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行政执法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服务型执法长效机制》《行政执法社会监督机制》等规章制度,以依法有序、科学规范、便捷高效为原则,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制度,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依法行政和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进程。根据大队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在办公场所公布执法依据和工作流程图,方便群众办理相关事宜。制定《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方案》,突出对执法人员的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理念,筑牢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坚决杜绝执法人员触碰法律“高压线”。聘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镇领导干部18名,为交通执法义务监督员,实现执法监督常态化、全覆盖。(通讯员张廷珍 尹超峰)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