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网评|高位谋划方向明 “五力”提升唱响奋进“好声音”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网网评|高位谋划方向明 “五力”提升唱响奋进“好声音”
作者:  马钰春子

南阳网网评|高位谋划方向明 “五力”提升唱响奋进“好声音”

评论员 马钰春子

  

  如果,2020对南阳来说,是纷繁复杂,是跌跌撞撞。那么,2021对南阳来说,则是巨大机遇,更是崭新起点。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南阳考察调研,看产业、话振兴、谈发展,对南阳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赋予南阳新定位、新使命、新责任。在10月26日召开的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上,省级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将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发展的“春风”吹遍豫宛大地,其中“释放”的利好“音符”也让人心生力量,倍感振奋。

  

  从区域到省域,一字之差,意味深长。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南阳被赋予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既符合规律趋势,又是现实急需。面对时代厚望,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作为新时期南阳发展的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以“五力”提升唱响奋进“好声音”。

  

  兴企强企,提升经济硬实力。8月份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市委书记“七问”直击痛点,振聋发聩,是南阳全面、深刻“谋变”的一声号角。与先进地区相比,南阳弱在产业、差在工业。而要把副中心城市的规划“定位”变成实际“地位”,不仅是亟需翻越的一座高山,更是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只有栽下的“梧桐”根深叶茂,才能引得“凤凰”竞相栖居;只有厚植营商环境沃土,才能推动市场主体发展高歌猛进。

  

  正视差距,提升科技创新力。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8月24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释放积极信号:我市“十四五”科技工作总体思路是实施“一个聚焦”、抓好“四个关键”、建设“六大中心”。打造科技强市,须先科技强势,就需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既要有紧迫性的“补短板”,也要有预见性地“筑长板”,实现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全面提升,为高质量跨越发展蓄势赋能。

  

  聚合力量,提升发展软实力。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二字,寥寥五笔,却是第一资源、百年大计。水积则鱼聚,木茂则鸟集。唯有用好政府“有形的手”,用活市场“无形的手”,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高端人才,方能破解人才发展瓶颈问题,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到让人才“软实力”成为撬动发展的“硬支撑”。

  

  把关定向,提升辐射带动力。九月下旬,市第七次党代会高站位发展规划,明确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大目标”,加快“空水铁公”一体发展,提高城市承载力,提升辐射带动力。前瞻规划中的南阳交通图,拥有联通世界的国际航空港、汇聚的“星形”高铁网络、通江达海的内河水运中心、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密布的交通枢纽……这不仅是一份在奋进中书写的精彩答卷,更是一幅面向未来徐徐展开的崭新画卷,打破区域壁垒、地域障碍的南阳今后的每一步都将牵动四方。

  

  突破瓶颈,提升城市影响力。“地域面积全省第一”“常住人口全省第二”“经济总量全省第三”……一个个数据,是南阳铢积寸累的硕果,也是急需突破的现状。我们既要有“名”、更要有“实”。若想种好“试验田”,争当“先行者”,就要摆脱“地级市思维”,破除“盆地意识”,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深化文旅融合创新,做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文章,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南阳特色、高点定位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游、宜乐宜养的现代化新城,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注入强劲动力。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南阳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盆地、迈向高地,以时不我待、闯关夺隘的坚定信念和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务实之心,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争当“火车头”、“发动机”。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竭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以“南阳力量”和“南阳担当”守护好河南“南大门”。


编辑:马钰春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