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南阳,一个在美国:跨越时空的战友情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一个在南阳,一个在美国:跨越时空的战友情
作者:  贾林伟

一位93岁,一位89岁;一个在老家南阳,一个在美国生活;他们在淅川剿匪一线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又共同见证建党百年的辉煌。曹嘉信和张国敏——

跨越时空的战友情


image.png

1997年,张国敏(左)回南阳探亲,看望亲如手足的曹嘉信(右)。全媒体记者 贾林伟 翻拍

  “时如白驹之过隙兮,忽转瞬日已暮;感老马之恋旧栈兮,有白发思当年。”11月中旬,南阳晚报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来信,题目为《我的战友曹嘉信》,回忆了长达72年革命情谊深似海的催泪故事。

  相交在相知,何必亲骨肉。寄信人张国敏,今年89岁,现居得克萨斯州。战友曹嘉信,93岁,南阳离休干部。两位老人从岁月深处走来,曾在战斗一线携手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后在各自生活的城市经历沧桑巨变70年,共同见证建党百年的辉煌之路。

微信图片_20211123105119.jpg

兄弟情深  全媒体记者 贾林伟 翻拍

  一封信,情谊深似海

  “嘉信兄不怕伤寒病传染,像大哥哥一样,睡在我身旁,日夜守护着我……使我逃出了鬼门关,获得了新的生命”

  曹嘉信是宛城区茶庵人,张国敏比他小4岁,是镇平高丘人。革命让他们两人走到一起,并成为“骨肉相连的兄弟”。

  张国敏在信中回忆道,“1949年3月,我和曹嘉信同志一起在宛西军政干校毕业,被分配到淅川县独立团政治处工作。”

  当时,淅川和邓县、内乡等地,有国民党新二师、地方武装、土匪等反动组织,勾结在一起,气焰十分嚣张。1949年7月1日,淅川县独立团开往西坪,重拳出击,清剿了国民党新二师和土匪武装。

  1949年8月,独立团返回淅川时,张国敏接到“回寺湾团部”的通知,要求参加排以上干部整风会。抵达团部第三天,恰好是农历八月十五,他突感到头痛、发烧,鼻子出血,被诊断为伤寒病。

  因众人害怕传染上伤寒,曹嘉信把张国敏接回团部政治处,和他同住一室。天冷,张国敏半夜喊着口渴想喝水,曹嘉信披上衣服,生火烧开水。当时没有热水瓶,曹嘉信一晚要起来几次烧水、倒水、喂药。

  高烧不退,鼻子流血,张国敏几度晕厥过去。曹嘉信连夜请来军医,紧急治疗……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曹嘉信的细致照顾下,张国敏病情好转。“嘉信兄不怕伤寒病传染,像大哥哥一样,睡在我身旁,日夜守护着我。我病好转了,嘉信兄扶着我走到村边的小山丘上,望着家家户户烟囱里冒出的炊烟,看着丹江水平静地流淌着,我特别高兴。感谢嘉信兄,感谢医生,他们使我逃出了鬼门关,获得了新的生命。”

  在寺湾,他们接到南阳军分区电话通知,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个月后,部队进行战后整编,曹嘉信被编入淅川大队,张国敏进入西峡大队。

  他们依依不舍,握手作别,从此走向各自的人生路程。

  72载,相知无远近

  从1987年起,张国敏总会准时寄钱给曹家拜年,从未中断过,“寄钱是为了在中国传统的新年时,不忘兄弟之友情”

  作别之后,他们凭着各自的才干,成就了各自的人生。

  踏实肯干的曹嘉信,经历“分区工作”“急调邓县”之后,于1971年10月6日紧急受命为“邓县引汉灌溉工程指挥部”第二任指挥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率领4万民工奋战4年,高标准修建了引渠、渠首闸及总干渠,为新时代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聪明伶俐的张国敏,被分配到西峡不久,因母亲病重、妹妹无人照料等原因转业回家乡。作为中共党员、转业干部,1951年他被保送上了中学,继而考上湖南大学、南开大学,毕业后任教于武汉大学,离休后到美国发展,至今仍致力于将在美国的发明和专利带回祖国实现产业化。

  革命友谊,天长地久。2011年,曹嘉信在个人回忆录《流金岁月》中记述了这段从未中断的交情:“国敏当时(1949年)十五六岁,还像个娃娃,活泼爱动,爱与人玩笑,我们都拿他当‘小弟弟’……十几年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曹嘉信曾特意邀请楹联作家张克锋先生为张国敏撰诗:自幼从戎立战功,为民解放贯长虹。归乡攻读鸿儒子,赴美科研志竟成。

  1995年,母亲去世,张国敏却远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家里也没有通知他。曹嘉信作为兄长,连夜前往镇平高丘门营张家吊唁,按照当地习俗,叫来三套唢呐班子,为老人报庙。出殡那天,曹嘉信替张国敏作为儿子披麻戴孝,抱着牌位走在送行队伍的最前面,感动得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啧啧称赞。

  每逢佳节,远在美国的张国敏倍思亲,从1987年起,他总会准时寄200美元给曹家拜年。从1990年开始,他每年寄2000元人民币,至今从未中断过,“寄钱是为了在中国传统的新年时,不忘兄弟之友情”。

  永牵挂,万里尚为邻

  今年8月17日,张国敏终于在美国打过疫苗,当晚就电话告知。曹嘉信迅速回复:“心中一块石头子总算落了地”

  岁月像一坛老酒,愈久愈醇香。

  曹嘉信和张国敏双双进入耄耋之年,因心里牵挂,实现了“万里尚为邻”的愿望。去年10月26日,两人又加了微信。年事已高的曹嘉信让退休的二闺女帮着打字,或者视频。

  今年2月13日,得州遭遇暴风雪,全境进入紧急状态。关注国际新闻的曹嘉信一连6天给张国敏打电话,因停电停水网络关闭一直没能取得联系,为此天天发信息“这些天,(我)忧的是得州灾情严重,吃水排队,物资短缺,我的心里非常不美”。19日,张国敏终于微信回复“这里主要是疫情严重,我们基本不出门,不跟人接触”,还特意在文末写道“我们都老了,时间不能倒流,但我们的友谊是永久的”。

  张国敏也时刻关注国内新闻,不断送来问候。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视察南水北调工程。张国敏非常兴奋:“今日看到习总书记到南阳视察的报道,习总书记视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这是您和建设者的辛劳!作为兄弟,我也感到非常自豪……”

  当7月郑州洪灾引发社会关注时,他一天连打几次电话,得知南阳暴雨持续时间不长,还特别嘱咐我“尽量少出门啊,嘉信兄”。8月17日,张国敏终于在得州打过疫苗,当晚就电话告知。曹嘉信迅速回复,“心中一块石头子总算落了地”。

  采访结束记者下楼时,曹嘉信握拳相送,不断重复着一句话,“看着时差哦,千万不能在休息的时候打扰他”。老人口中的“他”,就是万里之外的张国敏!(全媒体记者 贾林伟)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戴不戴头盔?三起交通事故告诉你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