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美援朝71周年 |
初心 铭记终生
说起那段历史,李文年仍心潮澎湃。
回忆,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纵使累累伤痕,老兵绝口不提。但讲起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他们眼神坚毅,令人感慨信仰的力量。各自珍藏的闪光的勋章、泛黄的证书,将思绪拉回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一个个英雄的壮举,无不令我们敬佩感动。
黄先固老人珍藏的老照片。
黄先固老人珍藏的纪念章。
一块头巾 战友情深
文化教员,是91岁的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4军女兵黄先固一生最为自豪的职务,也是其不愿过多触及的“软肋”。
手持一块印有“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敬赠”的头巾,在其三儿子郭军的转述中,一段尘封的记忆从历史中走来。
她在为连队做日常勤务的同时,还兼顾着给战友们写家书。信件中,战士们也会谈情说爱、会撒娇耍酷。但随着战事的惨烈,家书少了,请战书愈来愈多。悲壮忠烈的话语在战士的口中传出,由她执笔变成白纸黑字。拜托写的信很多,最终留下的人却很少。而那块战友送给她的头巾,她保存至今。这是战友间的深情厚谊啊!“我们有什么理由能不珍惜现在的生活?”老兵黄先固轻声叮嘱犹在耳边。
李文年老人珍藏的纪念章。
一盒奖章 世代相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88岁的老兵李文年张口就来。同样牢记在心的还有部队的番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148师443团2营4连2排4班。
最刻骨铭心的战斗是帽落山战役,“那一仗打得很苦,我们连148人,到最后只剩下17个人,有的连一个人都没有了……仅存的17名战友一致同意向敌人发起反冲锋……”老兵淌着泪说,这其实就是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体现。
时至今日,老兵觉得自己是在为兄弟连的战友们活着,他将获得的奖章一一珍藏好,当成传家宝代代相传……
王聚堂老人珍藏的老照片。
一枚弹壳 记录荣光
87岁的老兵王聚堂是一名卫生员,也是一名勇敢的战士。
他视一枚又爱又恨的弹壳为传家宝。恨,是因为就是它夺走了身边一名战友的生命。“那是在攻打水原的一次战斗中,敌机狂轰滥炸……”老兵回忆道,他在前沿阵地上抢救战友,一排子弹呼啸而来,他一回头,发现身边的战友被子弹击中当场牺牲。他流着泪捡起弹壳紧攥手心,转身投入战斗……
这枚弹壳,老兵珍藏至今,成为怀念战友最好的信物。
徐锡昌老人珍藏的老照片。
一幅相框 红色传承
“战友们趟过血与火,经历枪炮的洗礼,才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94岁的老兵徐锡昌精神矍铄,将传承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这是他最喜欢用的宣讲开场白。
在朝鲜战场奋战45天,老兵的很多战友永远留在战场上,拼来了当下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老兵将获得的诸多奖章妥善安置在一幅相框内便于携带,时刻向人宣讲这段伟大的历史。(全媒体记者 于欢 张玲 文/图)
云悦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纪念抗美援朝71周年 | 深情 致敬祖国
下一篇:没有了